第十三章 西方国民收入核算
3.在统计中,社会保险税增加对GNP、NNP、NI、PI和DPI这五个总量中哪个总量有影响?为什么?
答:因为社会保险税是直接税,故GNP、NNP、NI均不受其影响,又因为它是由企业上缴的职工收入中的一部分,所以PI和DPI均受其影响。
4.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NP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假定不存在具有双重居民身份的情况,则合并对GNP总和没有影响。因为原来甲国居民在乙国的产出已经计入甲国的GNP,同样,乙国居民在甲国的产出已经计入乙国的GNP。
在存在双重居民身份生产者的情况下,则GNP减少。
我的疑问:如果甲乙两国的国际贸易变成了区域性的贸易,例如,甲国的中间产品出口到乙国,那么,合并之后的GNP不是受到了影响了吗?
5.从下列资料中找出:
(1) 国民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
(3) 国民生产总值 (4) 个人收入
(5) 个人可支配收入 (6) 个人储蓄
单位:亿美元

答:(1) 国民收入=雇员佣金+企业利息支付+个人租金收入+公司利润+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2)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间接税
(3)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资本消耗补偿
(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公司利润-社会保障税+红利+政府和企业转移支付
(5) 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个人所得税
(6)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消费支出
6.假定一国下列国民收入统计资料:单位:亿美元

试计算:(1) 国民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收入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 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答:(1)国民生产净值=GNP-(总投资折旧-净投资)
=4800-(800-300)=4300
(2)净出口=GNP-(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
=4800-(3000+800+960)=40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政府购买+政府预算盈余
=960+30=990
(4)个人可支配收入=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NNP-(税收-政府转移支付)
=4300-990=3310
(5)个人储蓄=个人可支配收入-消费=3310-3000=310
7.假设国民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亿元),试计算:(1) 储蓄 (2) 政府支出 (3) 投资
答:(1)储蓄=DPI-C=4100-3800=300
(2)因为:I+G+(X-M)=S+T
所以:I=S+(T-G)-(X-M)=300-200-(-100)=200
(3)政府支出G=1100
相关推荐:
以下资料均可在知择学习网上搜索到!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本书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严格按照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1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微观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7版)的所有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所选考研真题基本体现了各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附高清视频讲解】
本书是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严格按照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11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以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外其他微观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
(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辅导资料对高鸿业主编的《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6版)的所有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
(3)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为了强化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本书精选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并提供了详细的解答。所选考研真题基本体现了各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联系实际突现当前热点。
(4)名校考研真题名师精讲及点评【5小时视频讲解】,辅导名师郑炳老师精讲指定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教材为考研参考书目的名校考研真题,并予以精彩点评,指出相关考研真题的出处、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介绍复习方法,为考生复习备考保驾护航,做到有的放矢。
想要获取更多职称考试学习资料,考试相关动态,历年真题和题库,请关注知择学习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