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点绛唇李清照

点绛唇李清照

作者: 绿豆糕 | 来源:发表于2023-03-21 22:20 被阅读0次

【原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鉴赏】

此词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当为清照早年作品。

词的上片写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见动。词人没有写她荡秋千时的矫健身影和欢乐心情,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她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令人想到她下秋千后已经极度疲劳,两手有些麻木,也懒得稍微活动一下。“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最早的出处则是《诗经·魏风·葛屦》的“掺掺女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借以点出人物的年华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于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露浓花瘦”一语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整个上片都是写人的神态,唯此一语写景;然而同时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在娇而瘦的花枝上含有颗颗露珠,不正是象征着年少词人“薄汗轻衣透”的形象吗?

下片写词人乍见来客的种种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是说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二语似出秦观《河传》词“鬓云松,罗袜刬”。但秦词是写百无聊赖时的女子外貌,这里则是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举止不凡、风度潇洒的翩翩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大明大白地去见的微妙而又细致的心理。然而最后她还是利用“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整个下片都是写“动”,与上片正好成了对比。由此可见上片的“静”,不仅是静中见动,而且也是为了衬托下片的“动”。

下片的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明人钱允治说这样的笔法是“曲尽情悰”(《续选草堂诗余》卷上)。—摘自词典

相关文章

  • 点绛唇——李清照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 ·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

  •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弄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的一...

  • 李清照《点唇绛》

    点绛唇·蹴罢秋千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点绛唇》 清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李清照点绛唇研究

    李清照 《点绛唇 蹴罢秋千》研究 湖北公安 朱守宏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

  • 点绛唇   再读李清照

    忙里偷闲,独坐窗前品宋词。含英咀华,知音难寻觅。 凭窗远望,一片风光丽。盼归期。我有冰心,不知向谁寄。

  • 点绛唇(宋、李清照)

    巜中国诗歌集》CBA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倚门...

  • 点绛唇(宋、李清照)

    《中国诗歌集》CBA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

  • 《点绛唇》--遇见

    根据《点绛唇》产生的联想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点绛唇李清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qv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