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

作者: 屎倒淋头还嚼便 | 来源:发表于2021-02-04 14:00 被阅读0次

    世界观: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环境的产物。

    一个人的意义:
    自己、亲朋、群体,当一个人失去这些,他还能活下去吗?我觉得不能。
    一个人的意义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一个群体也是如此。

    站在群体的角度,少数个体可有可无,个体的数量越少意义越小,越多意义越大,没有一个单独的个体是不可缺少的。

    人是群居动物又是独立个体,既有群体性又有独立性,所以人既为公也为私(包括主客观),公私是对立统一的,人天生是矛盾的。
    公私是对立统一的,这里的私心是广义上的,不是侠义的道德上的自私,为个体自身的衣食住行忙碌的行为都称为私。
    帮忙他人、群体的行为都称为公。对立,比如路遇落难的人而不愿帮忙。统一,每天上班既是为己也是为公。

    侠义的道德:
    为公的极端就是道德高尚,为私的极端就是道德上的自私、作恶。

    贫富:
    贫富是分配问题?
    一个群体可以养活少数寄生虫,这个群体越大养活的寄生虫就可以越多。

    人生价值观:
    人应该为社会创造有价值的东西,比如:种地生产粮食、打工上班、从事服务业娱乐业。而不是仅仅为了纸币,纸币只不过是社会分工下的等价交换物,纸币本身没有价值。

    认识论: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环境的产物。

    一个人是他过去、和现在所处环境的总和。

    不同的环境会有差异,所以一个人身处不同的环境时,难免会不适应,会出错,越笨的人出错越多。

    一个人的观点认识也许是他所处环境的观点,也可能是他自己分析总结时有偏差。

    我的快乐来自于群体、他人的认可,可以是任何一种认可,
    我的痛苦来自于群体、他人的否定,可以是任何一种否定。

    我喜欢做一种白日梦,梦里我比其他人更强。

    我害怕我那些赖以生存的同类,这并不奇怪,因为我们也互相竞争,大家压力也都大,警惕、攀比都是日常心理。

    我的情绪变化大部分都来自(我认为的)群体对我的评价。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即理论都具有预测未来的属性。

    强者,弱者:
    美国为什么不吞并加拿大?你看到一个比你瘦弱的人,你想欺负他,但你能轻易去欺负吗?
    在群体社会中,再强的个体也强不过群体。
    再弱的人,他也有群体为其护法。

    在群体中,有这种心态:
    自信、控制事态的走向、不要过分顾虑他人的精神感受(不要损害别人的物质利益,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精神属于高一级的利益需求,更像奢侈品)
    做不到上面说的,最不济,脸皮要厚一点、自尊心不要太强、不要玻璃心一碰就碎。

    人类是群体动物,合群协作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但有少数人因为糟糕的人生环境、经历,变得惧怕他人,想离群独居。

    命运:
    既然产生普遍恐人的心态,这就是他性格的一部分了,是成长环境、个人历史的深厚烙印,记忆抹不掉,不能改变过去,刻在了灵魂上,伴随着你的一生。
    你可以痛恨、不理解、得精神病、也可以尝试理解它,但摆脱不掉。

    我已经没有正常人的情商了。

    自知者明、知人者智:
    了解自己行为的心理,总结、预测别人行为的心理。(行为指做一件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三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rb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