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三观”一词大火。什么“毁三观”啊!什么“三观不正”啊!什么“三观不合”!其中“三观不合”又是最常出现在亲密关系之中,好多情侣夫妻分手的理由都是“三观不合”。
到底什么是“三观不合”?
一个爱看书,一个爱打游戏,三观不合你爱去电影院看电影,对方觉得那个浪费钱,宁愿在家里下载了看,三观不合;
你觉得孩子要多参加辅导班,对方觉得这样孩子太辛苦,反对!三观不合;
你觉得钱赚多少花多少,对方觉得要节俭,要存钱,三观不合;
你觉得牛排好吃,对方觉得大排档烧烤带劲,三观不合;
你喜欢旅游,对方觉得遭罪,不如宅在家里,三观不合;
你希望婚礼买婚纱,对方说租就可以,三观不合;
......
总结一下,很多人认为的“三观不合”,大多只是“与我不合”,而我又不想理解和接受对方而已。然而你喜欢的对方不仅不喜欢,还会泼冷水,就是“三观不合”。
虽然很多时候都是一些日常相处的小事,可是三观的矛盾再小,也禁不住积少成多,量变导致质变。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梳理出来一个情侣分手原因排行榜(多选),排名前三的是:
1,厕所里用完卫生纸也不添(45%)
2,屋里有脏碗,脏杯子也不洗(40%)
3,沐浴露洗发水用完了也不买(35%)
压垮一段感情的最后一根稻草,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小举动,甚至只是一个脏盘子。
争吵 冷战“三观”是什么?为什么会“三观不合”?
三观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每个人都带有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认知,这是我们作为这个世界上独特的唯一的方式、最好的证据。这种独特就包含着我们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还衍生出金钱观,爱情观等等。
简而言之就是人们对一切事物的观点、认知、看法,三观组成了每个人身上一道看不见的个人边界,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谓的“自我”,把自我和他人分隔开来,在《少有人走的路》里,作者斯科特·派克把这种个人边界称之为“自我界限”。
这些观念,从小在我们的原生家庭中、后来在学校和社会中慢慢形成,指导我们的言行,影响我们对自身言行所造成后果的解读,也左右我们对他人言行的理解。
我们把与我们观念符合程度高的人接纳来到我们身边,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把与我们观念差异很大的人拒之门外。
每一段婚恋关系都是在一开始,双方彼此对眼的时候,先打开各自的自我界限,甚至出现过于迷恋对方而自我界限某一部分崩溃的现象,在打开的同时也接纳了对方的“自我”,两个人的“自我”暂时的合二为一。
在逐渐接触的过程中,尤其是残酷地现实、日常的琐事和难题,会让我们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双方都惊讶和痛苦地意识到,自己其实并没有跟对方融为一体,彼此的欲望、爱好、想法都相去甚远,局面好像难以改变,差距好像无法缩短。于是两人各自的自我界限重新合拢,于是内心的结论就是“三观不合”。
冷战 让心智成熟的好书“三观不合”不能救了吗?
人都是主观的生物,我们眼中的现实,其实都是按照我们自己的观念构建出来的现实,而非客观的,对所有人都通用的现实。
世界上可能根本就没有三观完全一致的两个人,绝大部分情侣的三观有相合的部分,也有观点各异的,其实三观一致,并不是要求你们完全一样,而是彼此之间能够求同存异,懂得包容和欣赏。这世上不存在两个刚一碰上,就发生彼此主观现实能完全重叠的人。
假设我们遇到一个和自己的主观现实完全匹配的人,理想状态是什么呢?
1、我说的话你懂,你说的话我懂,甚至两个人话不用说,都能心照不宣。
2、除了你说的话,你的动作,神态,眼神,肢体语言和表情,我都能准确解读,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能很快找到彼此都认可的解决方案。
3、决定的时候能轻松达成共识,万一有天无法达成共识,也能理解对方的原因和思维,然后迅速校准。
三观不合还能救吗?三观不合,并不是无解,如果对方都不喜欢和泼冷水,你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这便又是一种相合,只看你是要执念于自己的世界,还是愿意柔软下来,去对方的心中一观。
如果说你们原本来自不同世界,现在的你们,两个世界重合了吗?
在关系心理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共享现实(shared reality)。
共享现实,解释了一个持续14年的美国婚姻研究,为什么有些伴侣能更长久的携手走下去?研究发现,两个人能多花时间坦诚的聊聊,让双方在感情上,和在对未来的发展上,形成比较一致的判断和体验,这种共享现实的方式是经营一段长期稳定婚恋关系的关键。
如何共享现实呢?那就是开诚布公的交流,把彼此“自我”的重叠面积增大!
交流是什么?生活中任何事情都可以,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亲密关系解决“三观不合”交流的方法——说话者—听话者技术: 把每件事的客观部分先抽离出来,互相交换主观的感受和思考。请遵循以下规则:
双方的规则 :
1、 罗列事实:找出场景中完全不带主观色彩的客观事实,分别罗列出来;
2、说话者拥有发言权:说话者设置一个真实的小物件,能握在手中的,作为发言权的标志。任何人握住这件小物件,代表他拥有了发言权,就是唯一能说话的人,直到TA说完为止;
3、分享发言权:如果你是说话者,不要没完没了说个不停。每次轮到你说话时请保持简洁,当发言权易手时请同时转换角色。
4、 不要解决问题:该技术的要点是描述分歧,而不是解决它。
说话者的规则:
5、独自说话,不要试图猜测别人的心思:请使用“第一人称”陈述来描述你的想法,情感,和关心的问题,可以试着回答如下几个问题:
①前面罗列的客观事实意味着什么?
②此时此刻,你是什么感受?
③你希望的是什么?
④你希望对方做什么?
不要讨论你对伴侣动机或观点的看法。
6、停顿并让听话者复述:片刻以后,停止说话,并让听话者复述你刚刚说过的话语,如果TA不十分准确,请礼貌地重申任何混淆之处。目标是帮助听话者真正地理解你。
听话者的规则:
7、复述你听到的话:用你自己的语言重新说出你听到的内容,以此向说话者证明你在仔细倾听。关键是确保你理解了对方所想表达的意思。
8、集中关注说话者的信息:不要反驳,除非你拥有发言权,否则就不要提出你对议题的想法和观点,作为听话者,你的任务只是为了理解你的伴侣而说话。
总的原则:
这个交流没有对错,只有匹不匹配,以及在发现不匹配的地方之后,两者是否有彼此成全的意愿?
举一个场景例子:一天晚上,我和妻子带着孩子玩了沙子和泥巴回到家里,孩子手脚都很脏,进门就妻子就叫我带孩子去洗手,就去厨房做晚饭去了,我也照做了,我们还一起在餐桌前吃了水果,后来孩子的小伙伴来了,两个孩子一顿疯玩,不知又在哪搞得手脚很脏,脖子下面还有水彩笔印,妻子弄完饭菜,素有洁癖的她完全受不了这种现象,于是,便抱着孩子洗手边抱怨:“叫你带她洗手洗脚,你洗了没有?那么脏都不洗,受不了......”。听到抱怨的我心情变得很不好,站起身,以收拾玩具为名,把路中间孩子的一件大型玩具随手一扔,摔得砰砰作响,于是一场冲突就爆发了,当晚我还没有吃饭,也没有和妻子说话。
如果用共享现实的方式交流,我们应该发起这次“说话者—听话者技术”的交流:
1、我们的找出这个场景中的客观事实:孩子手脚很脏。
2、我们决定一支铅笔为发言权的“权杖”,妻子先发言:
基于事实的四个问题的表达
①前面罗列的客观事实意味着什么?
我看到了孩子手脚,脖子很脏。我觉得你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帮我把她的手脚洗干净
②此时此刻,你是什么感受?
受不了这种脏,我很生气。
③你原本希望的或者想要的是什么?
你回来时应该给她把手脚洗干净
④你希望对方做什么?
希望你在我忙着做饭的时候,能帮我分担点孩子的事情
3、我来复述:你很接受不了孩子的手脚那么脏,还在家里跑来跑去,你希望我帮你照看好孩子,分担点家务,你觉得我回来没有按照你的吩咐去做,所以你很生气。
4、交换发言权,我拿着铅笔,开始说话:
基于事实的四个问题的表达
①前面罗列的客观事实意味着什么?
我回来就洗干净了,手脚变脏,是之后玩耍导致的。
②此时此刻,你是什么感受?
蒙受了不白之冤,很窝火。
③你原本希望的或者想要的是什么?
她和小伙伴在玩,小伙伴的妈妈也在看着他们,我想在吃饭之前在书房看看书
④你希望对方做什么?
搞清楚状况再指责我
5、妻子复述:你觉得我冤枉你了,你洗过了,想看书等着吃饭,因为孩子有人陪着玩,也有人看护,所以才没有去照看,我需要搞清楚状况。
6、达成共识:妻子错怪了我,不应该生我的气,把孩子的手洗完即可,愉快地晚餐,这事就过去了。
这个交流技术,是美国心理学教授,丹佛大学婚姻与家庭研究中心副主任霍华德·马克曼提出的,用于解决婚恋关系中出现各种冲突的交流,看上去很繁琐,但是实际效果极好,该技术运用了积极倾听的两大技术:“复述和知觉检核”(感兴趣的可以看我的另一篇文章《都说倾听重要,到底如何倾听?》),也融合和卢森堡·马歇尔博士的“非暴力沟通”技巧(这来自一本很著名的书《非暴力沟通》)。
一本沟通的宝典记住,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亲密关系也一样。
“爱”需要表达,你的感受和需求也需要表达。,把自己的需求明确表达给对方听,“三观不合”?没有的事。“三观一致”其实是彼此能接纳,理解,尊重对方,在此基础上,共同寻找三观相通的地方,一起制定双方可以接受的行为。
心理学家眼中的完美爱情,你们彼此一定要是好朋友。
两个人相处越久,彼此参与对方生活的程度越深,两人的关系就会模糊爱情和友情的边界,那些结婚成家后还能相爱相守到永久的人,定是把亲情,友情和爱情都活成了一体,心理学家告诉你,这背后的道理其实是:友情是爱情的基础。
这是为何?因为交朋友,从开始一段友情到维持一段友情,都是我们从小到大需要学习和实践的一项重要技能,这个技能,具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彼此接纳,信任,尊重,保密性,理解,自发主动性,这六项建立和维系友情的能力,是一段恋爱关系能够长远稳固的基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凡是缺乏这六项交有技能的人,都很难维系和稳固爱情的三大要素,这里我需要特别提到一位爱情研究大师,美国耶鲁大学心理教授,罗伯特·斯坦伯格,斯坦伯格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爱情有三个组成要素,这就是著名的爱情三角理论,爱情的三个要素是:
1、激情,情绪上的着迷,也可以简单理解为生理上的性欲
2、亲密和关爱,两人在爱情中靠近对方,给彼此带来的舒心和温暖
3、承诺,开始爱一个人的决心(短期承诺),以及长久经营,天长地久的一种支持(长期承诺)
只有三者都满足的爱情才是完美的爱情, 别再为“三观不合”而分手了。
最后为大家送上终极大招,重启“三观”的十个问题,找一个不受打扰的时间,问对方十个问题,你们的“自我界限”的重叠面积会越来越大,你们的“三观不合”也将迎刃而解:
1、你童年最好和最糟的记忆是什么?
2、你最希望我做的三件事是什么?
3、在你的朋友和家人中,你认为哪对夫妻关系最好?为什么?
4、你觉得和我在一起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5、我有哪些行为让你很不爽,你希望我停止去做的,或者希望我改善哪些行为?
6、有没有什么事让你担忧焦虑,甚至到了失眠的程度,但你却没告诉过我
7、有什么事你一直想做,但一直没做成,是什么阻止了你做这些事情?
8、你爱我什么呢?什么时候你觉得自己最爱我?
9、你认为我做什么事情会让你无法原谅,为什么?
10、你觉得我们的性生活还能变得更好吗?你想我们在哪些地方改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