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坎坷半生而信念弥坚

坎坷半生而信念弥坚

作者: 驿外荒泉 | 来源:发表于2023-02-27 11:25 被阅读0次

    今年 69 岁高龄的高镇凤老人,是沙县二中的退休教师,他半生坎坷,而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却异常坚定;省吃俭用,而对救灾济困却慷慨大方。有人说他“傻”,有人却赞他深悟人生的真谛。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被推为三明市和沙县的政协委员。高镇凤出生在屏南县的贫苦农民家庭。5 岁丧父、18 岁丧母,不幸的家庭培植了他诚实、善良的个性。做任何事,他总有那么一股“傻劲”。幼年时,为了获得求学的机会,他刻苦学习,以优异成绩取得了助学金,仅靠微薄的助学金,上完了中学,并考进了福建师范专科学校(现福建师大)化学系,1952 年毕业后分配到辽宁省某市一子弟学校任教,一干就是十来年,后因学校撤办回到幅建将乐一中。在“文革”的“早请示、晚汇报”年代,他因为说了实话,1968 年被打成反革命,从此扣发工资,每月只给 30 元生活费,并下放将乐农场劳动改造。这个冤一蒙就是十年,连他的终身大事也延误了。

    老实竟蒙冤,慷慨捐献而俭朴自持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组织上摘掉了高老师头上的反革命分子帽子,从政治上经济上予以平反,恢复了四级教师名誉,补发被扣发的工资6000多元。同年调到沙县二中任教。当时,他完全可以依仗自己的实力,建立家庭过好后半生。可是,他脑子里只有一个信念一一“文化大革命”耽误了我十年,现在我应更加努力工作,以报答党对我的培养和关怀。

    他把全部精力投入教育事业。这样一误再误至今仍是孤身一人。当时沙县二中条件很差但学校经费困难,购不起必要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课无法开设。他毅然拿出补发工资款 2100 元,亲自到南平、福州等地买回了实验仪器和药品,赠送学校,使学生们做实验的愿望实现了。1986 年他退休。

    1991 年,华东地区部分县、市洪水泛滥灾情严重,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发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号召,他又把省吃俭用的3000 元捐给了上海青浦县灾区人民。青浦县领导为了表达对他的谢意,不远干里来到沙县看望了他,并赠与一台 18 寸彩色电视机。他自己不享用,而是原封不动地转送学校。从1976 年至 1994 年,他先后 12 次为救灾、办公益、扶贫济困等捐款 16300 元。一些人对他不理解,有的笑他傻,有些好心劝他:“你已退休了,要攒一笔钱,为晚年生活打基础。"他总是笑笑回答:“我一个人够吃用就行了,把余钱捐出去作用比存银行大得多。”他依然我行我素,每月退休金除留 100 元作为生活费外,其余的都让它发挥更大作用去。

    今年8月5日,沙县退休协会换届选举他作为代表之一参加会议,瞧他那副装扮:身着一套半旧蓝色中山装,足蹬一双半旧解放鞋,手戴 30 元一块老牌钟山表,表链还用白胶布粘着。有人问他:“高老师,您家最值钱的是什么?”他很自豪地回答:“我也有家用电器一一一台价值75 元的两用电风扇。”本来该成为万元户的高老师,如今却变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穷老汉”。

    捐资建套室却愿住木头房

    1985 年,沙县二中为改善教师住房条件,集资营建了一幢有 20单元的宿舍楼。按照教龄、工作年限、学历、资历等方面综合评分,从高到低依次取前 20 名。公布时,高老师榜上有名,他却主动向学校提出把新房让给那些年轻而又无房结婚的老师。就这样他作为对兴建宿舍楼唯一的个人千元捐资者,而且在二中任教 20 多年,却仍住在破旧的木头房。

    只劝勤劳不容依赖

    前些年,他的两位远房侄儿,得知高老师多次向社会捐款,先后从屏南老家来沙县,也想得到资助。他知道来意后,热情接待了他们,并买好返回车票,一一送他们上车回家。侄儿不理解,说叔叔是“傻冒儿”,宁可把钱送别人,而对自己的侄儿却如此不近人情。有人也有同感。高老师却说:“年轻人,应该依靠自己的双手不能依赖别人,我宁可得罪他们,也不能怂恿他们。否则就会害了他们。现在他的两个侄儿都已走上勤劳致富的路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创的今天,拜金主义迷惑了一些人。高老师一生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高尚品格同那些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贪官污吏们形成鲜明的对比。高老师,社会需要您,人民尊敬您,同学爱戴您,祝您晚年幸福! 

    《福建老年》·桑榆颂(1995年?)(作者:林美金)

    链接:《孤独的二爷》https://www.jianshu.com/p/ccbd8be3ffac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坎坷半生而信念弥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uh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