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人与人之间贫富差距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刻思考,我的答案是:认知
认知是你人生最大的复利。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的钱,除非靠运气, 但是靠运气赚来的钱往往又会靠实力亏掉,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你对这个世界认知的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是因为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有缺陷, 这个世界最大的公平在于当你的财富大于你的认知,这个世界会有一百种方法收割你!直到你的认知跟财富相匹配为止。所以不要总想着不劳而获,一夜暴富,只有提升自己的认知,财富才真正属于你!
《教父》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我很喜欢,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终其一生孜孜以求不断提升认知的终极原因吧!
钥匙.jpg认知概念
一个八岁孩子的“疯狂”认知
先给大家讲一个我儿子的故事,故事要从这张图开始,这是他自己画的一张图画,然后光明正大的贴在他书房门上,用自信到“发指”的语气给我说,“看你的了!”,我看了看这张图,大概模拟的是书房的门锁,儿子的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防止我随意进入他书房突袭检查,大概每个孩子都有成长的烦恼吧!为了配合他的小心思,我每次进门的时候首先要敲门,然后他要求我按顺序做四个动作:第一、输入密码,第二、睁开眼睛,第三、伸出手指,第四、说一句话;所有这些动作必须认真完成,否则他就以密码不对,语音不匹配等为理由,延迟给我开门。我们姑且把这张纸叫它“隐形的门锁”,试想一下把这张图放在一百年前的人们面前,你能想象到当时的人会认为这是一种“锁”吗?而且是四重锁机构,需要密码、虹膜、指纹、以及语音,我想一百年前的父母就是绞尽脑汁估计也很难破解一个以现在八岁孩子的认知所设置的一把门锁。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就是我们对“锁”的认知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百年前的人理解的“锁”的概念就是金属制成的有钥匙孔的机械装置,需要特殊齿纹的钥匙才能打开。但是现代人随着技术的进步,把锁的概念进一步抽象了,才出现了类似密码锁,指纹锁,语音锁,虹膜锁等多种类的锁。“锁”的范畴扩大了,概念却变得更抽象了。这使我们也更能够接近“锁”的本质。这就是认知的提升。
认知是把大脑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建立新连接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这个世界,通过现象逐渐认识到本质的过程。
这个概念很抽象,我举个例子,我们是如何对“火”建立认知的,首先我们看到自然界的火,眼睛把这个视觉信息进行编码反馈大脑,同时耳朵听到火燃烧时候发出滋滋的声音,也把这个信息编码反馈大脑,还有我们的皮肤会感受到发热的感觉也会把知觉信息反馈到大脑,我们的大脑把这些复杂的信息进行加工,形成一个“火”的概念,通过记忆把这个概念保存,下次再碰到相同的情况,我们就会很快辨别出这是火。这就是我们认知世界最简单的过程。
认知状态
为了避免有思维盲区,我思考认知状态用二分四象限法,同时结合“MECE”原则来思考。
人一共有四种认知状态:
1、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2、知道自己不知道
3、知道自己知道
4、不知道自己知道
感觉是不是很迷茫,想象一下我们学游泳这件事情,我们婴儿的时候就是第一种状态,不知道自己不会游泳。我们学习游泳的过程就是第二阶段,我们知道自己不会游泳,所以才去学习。当我们学会了游泳,恰恰是第三种状态,我们知道自己会游泳这件事情。当我们已经成为游泳大师的时候,就是第四种状态,接近鱼的状态,意识不到自己会游泳。
如果再加入自信心这个维度考虑问题,就更有意思了。
达克效应.jpg这一认知过程恰恰与达克效应的总结相似:越是无知的人就越自信。当一个人认知水平越高,自信心会下降,但是突破临界点以后,自信心会回升,但之后不论怎么回升,都不如一开始那么自信。所以越是认知水平高的人越能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去学习进步。
你找到你在这张图上的位置了吗?
认知层次
那么如何来提升认知呢?很多人无法逃脱“低水平勤奋陷阱”,认为只有勤奋就可以打破固有认知,熟不知这种以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的做法根本就于事无补。查理·芒格说:“思维模型是你大脑中做决策的工具箱。你的工具箱越多,你就越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他给了我们一把开启认知这扇大门的钥匙,这把钥匙需要我们每个人根据自身认知的差异去精心打磨,最终才能打开认知这扇大门。一定存在一个无限接近“认知”本质的思维模型,找到它我们就放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轻松的解决这个问题。用思维模型的思路去思考认知层次模型,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下面是我的模型:
认知层次圈.jpg1、信息
藏在健身房的“屠龙刀
相信很多人都有去健身房健身的经历,我酷爱健身,刚接触健身的时候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健身房里最多的不是帅哥,不是美女,更不是器械,而是镜子。不管是面向土豪的奢侈健身房还是面对大众的普通健身房,镜子绝对是标配而且数量非常多。
健身房为什么会设置这么多镜子呢?因为我是个从小不喜欢照镜子的直男,对镜子的认知只停留在“女为悦己者容”的阶段,所以刚健身的时候百思不得其解。但脱离健身小白以后,感觉把欠镜子几十年的“孽债”都还完了,到了“无镜不欢”的可耻地步,而这却仅仅是因为我的一个健身私教给我说了一句话:
“镜子也是教练”
这几个字大概是我当时最奢侈的一次投资,但是确实物超所值!镜子其实就是健身房的“屠龙刀”,有了这把健身房的“屠龙刀”小伙伴们想不优秀都很难啊!
说正事,下面是我对镜子的思考。
其实健身房的镜子除了让大家看到我们自己的美好身材,拍照发朋友圈,增加我们的自信心之外,我个人认为对于真正热爱健身的人来说,
镜子是一种视觉信息反馈工具。
训练前,那些对自己臀部要求很高的女生可以通过照镜子分析自己的臀部到底哪里不够翘,是臀大肌维度不够,还是臀中肌力量太弱,以便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训练中,那些行走的荷尔蒙通过照镜子可以看到自己的推胸动作是否规范,肌肉是否充血,并随时调整自己的训练计划;
训练后,那些有健身高阶选手可以通过照镜子训练台上造型,为参加比赛做准备。
通过镜子的反馈,以你自己对健身标准的认知,能知道自己跟高手的差距,到底哪里存在短板,哪些训练方法还需要加强,哪些动作不标准还需要改进,哪些训练肌肉没有彻底激活还需要变换套路,在没有教练跟朋友辅助的情况下,你也只有靠镜子才能发现这些问题,这点对于你持续改变身材非常关键,毕竟如果不靠镜子的话,甚至连你的背部都看不到,还谈何精进。你仅仅是靠努力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注意,我再次强调是你通过镜子以你自己对健身标准的认知去发现自己的不足。缺点跟不足都是有参考标准的。
如果我们沿着这个思路去思考,那么健身教练跟镜子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很多人都有请健身教练的体验,他们可以给你做必要的辅助,在你情绪曲线处于低点的时候给你心理上的支撑,特别是你辛苦工作了一天给自己准备了一万个理由不去健身房的时候。当然健身教练主动让你去健身房打卡锻炼也有红利跟快感,但不可否认,让你拖着疲惫身躯再去健身房努力撸铁的的原因除了热爱,更多的是教练不厌其烦的“热情邀请”。那是让你逃离舒适区的最后一棵稻草。也正是因为教练在一旁的情绪辅助以及动作辅助,你才能咬牙坚持到最后。
除了这些,我认为健身教练跟镜子最大的区别就是他以一个健身高手的视角或者说以他的标准而不是你自己的视角去发现并解决你的问题,本质上提供了一种自我意识之外的信息反馈。另外一个区别就是它是通过声音跟动作指导来传递的,而不仅仅是镜子所能提供视觉信息反馈。这是认知层的第二层:感知层的东西,我在第二篇文章里面详细介绍。
这也就是我要给大家讲述的的认知层次的第一层 :信息层
“一切都是信息,但在精进者眼里,一切都是反馈”
从认知层次来说,不管是镜子还是健身教练他们给我们提供的本质都是信息。我们周围的一切都以信息的形式通过感觉器官,变成知觉信号输入大脑。但不是所有的信息对我们都有用,如果把所有的信息都输入我们的大脑,然后再让大脑像CPU那样思考并处理信息的话,大脑早就罢工了!所以认知提升需要我们能够识别有效信息,过滤并屏蔽无效信息,是我们提升个人认知的第一步。
信息+目标=反馈
什么信息是有效信息呢?只有当信息跟你的目标相结合,这些信息才会变成有效信息。你想要拥有好身材,你会主动去看书学习,看视频,上私教课,这些活动本身是获取信息的过程,但是在你主动去做的时候就变成了你精进的反馈回路。
反馈
反馈 ,维基百科的解释:反馈是工程控制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是指将系统的输出返回到输入端并以某种方式改变输入,进而影响系统功能的过程。工程控制论不研究人,因为考虑因素过多且无法量化,但是我们把反馈的概念扩展到信息层面,你就会发现反馈是有目标感受信息的一种方式,本质上就是建立自我意识之外的信息通道。
反馈.jpg信息反馈简单分为两种:外部反馈与内部反馈,外部反馈是通过外部环境施加在个体上的反馈。外部反馈的内容本质是信息,这些信息通过眼、耳、鼻、口、皮肤等身体器官以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以及触觉的方式反馈到我们的大脑。细心观察你会发现现实生活中外部反馈无处不在,看书学习,上网课,跟高手切磋,这些都可以为我们的认知提升提供外部反馈,但反馈的效率却有本质的区别。总体上来说你与比你认知水平高的圈层在一起交流就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外部反馈。
这个世界不缺少反馈,缺少的只是洞察反馈的意识。
古往今来,在苹果树下让苹果砸中的人除了牛顿还有很多很多,但是能发现力学三大定律的却只有牛顿一个人。外部反馈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但在有心者的视角当中,主观上把它变成认知提升的外部通道,也就成为自我提升的前提必要条件。在前提条件成立时,你才有可能去发现自己跟高手的差距,才有机会提升,否则就只能呆在认知的第一种状态。其实仅仅是我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发生细微的变化就会导致结果的翻天覆地。我们经常说的“经验”从时间维度来讲就是一种反馈的积累!
内部反馈,就是有意识抽离出那个你身体里的自我,以第三者的视角去看待你自己,客观地去看待自己的行为与思考。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元认知”,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本我”之外的“外部反馈”,“元认知能力”是我们需要花大量时间去锻炼的一种能力,古时候那些静修的得道高僧都是运用内部反馈去锻炼元认知能力的高手。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但他没有说怎么审视人生,我觉得第一步就是跳出意识里的那个“本我”,去发现真正的“超我”。很多人无法高效提升认知的瓶颈就是无法剥离自我意识,更不要说去反省跟复盘了,而一旦你能轻松地剥离那个在你大脑中的自我,其实你已经成功了一半。
我们如何在信息层面更多的提升认知呢?
1.主动用反馈的视角去思考一切问题。不断加强主动寻找外部反馈的意识,因为反馈无处不在。
2.增加外部反馈的有效性,因为高手无处不在。
3.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反省跟复盘,因为进步无处不在。
欢近期马上更第二篇,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