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没课,在校园溜达的时候,无意中听到两个孩子聊天,个子矮的男生问“你再不学习,可就赶不上了,马上初一就结束了。”
个子高的男孩对他摆摆手,有些不屑,“耍着玩着混个初中文凭就行,我爸早在县城为我买房了,等我初中毕了业,去纺织厂打个工,学习有啥意思啊!”
这个男孩才十三四岁,就早已给自己规划好了前程。
当然我也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个例。
上次班里几个学生家长来座谈,他们班主任在上课,我让家长暂且在办公室等候。
三位家长聊起了天,第一位家长开口道,“我觉得孩子学门技术就挺好,你们不知道我们村有个孩子初中时候学习特别好,结果上了高中,压力大,一学习就头疼,唉,最后辍学了,多可惜啊!”
另一位家长默默点头,随声附和“可不是嘛,咱们做家长的,只要孩子身体健康就行,万一有什么毛病可是一辈子的事,咱们不能逼孩子学啊!”
我坐在离他们两米的位置,刚批了几本作业本,竟然再无兴致批下去。
第三位家长是位女士,打扮得非常时髦,操一口东北口音,慢条斯理地回道“我给你们说,我走南闯北什么没见过。上次在北京碰到一个大学生在街上卖水果,我说你怎么不回老家呢?他说他想留在北京。”
女士叹了口气,接着说道“所以啊,学习没啥用。大学生都去卖水果,还不如咱们呢!”
我顿时惊呆了,他们的孩子因为打架违反学校纪律被请来座谈,他们没有反思孩子们的错误,居然谈起了“学习无用论。”
家长这样的思想,来影响自己的孩子,他还会努力学习吗?
他们看到的是教育界的个例,却要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并在此津津乐道。
他们没有看到是有多少努力打拼的大学生毕业找到好的工作,进了好的单位,提高了生活质量,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很想跟这些家长理论一番,却突然又听见女士说“我都想好了,让他去学点技术,等以后我找关系给他安排个工作。”她突然顿了顿,又接着说“过几年给他买栋房子,咱做家长的不就没心事了吗?”
我长吁一口气,您给他买房子,安排工作,那孩子做什么呢?
您规划的未来是孩子想要的么?他还有什么动力去努力学习呢?
我本来想跟这几位家长好好谈谈,突然觉得无话可说。因为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很多家长的影子。
我二叔二婶就是一个典型。弟弟还没大学毕业,二叔就给他在城里买了套两室80多平的房子,两个人辛苦劳作打着房贷。二叔外出打工,二婶自己一个人在家种着三十多亩地。
儿子结婚后,儿媳嫌房子小了,回来跟二叔二婶商量,二叔二话没说要把小房子卖掉,换个大平方的房子。结果儿媳妇不同意了,她说小房子留着以后他二老去住,不用卖。
二叔想想也对,于是决定在城里买套大房子。二叔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又东借西凑好不容易付了首付。现在家里已经揭不开锅了,二叔和二审为了房贷拼了命的干活。可弟弟和弟媳会知足吗?
两套房子,你为什么不让他们自己付一处房子的房贷呢?
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曾在50岁时在杭州与其子女立下“约法”。
年逾五十,齿落发白,家无恒产,人无恒寿,自今日起,与诸儿约法如下:
(一) 父母供给子女,至大学毕业为止。放弃者作为受得论。大学毕业后,子女各自独立生活,并无供养父母之义务,父母亦更无供给子女之义务。
(二) 大学毕业后倘能考取官费留学或近于官费之自费留学,父母仍供给其不足之费用,至返日为止。
(三) 子女婚嫁,一切自主自理,父母无代谋之义务。
(四)子女独立之后,生活有余而供养父母,或父母生活有余而供给子女,皆属友谊性质,绝非义务。
(五)子女独立之后,以与父母分居为原则。双方同意而同居者,皆属邻谊性质,绝非义务。
(六)父母双亡后,倘有遗产,除父母遗嘱指定者外,由子女平分受得。
这份约法最引人注目的两个字是“独立”。孩子总有长大的一天,总要学会独立生活。
父母不会永远年轻 ,总有力不能及的那天。而不能陪伴孩子们的岁月,他们应该靠什么生活下去?
如果一切按照父母的安排,未必是孩子想自己走的路。
当父母的付出让孩子觉得理所当然,他还会感恩父母的辛苦付出吗?
二叔快六十岁了还在辛苦打工,二婶累得腰疼腿疼,依然不敢喊一声累。因为她怕喊出来,自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
可弟弟呢,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小两口的生活很滋润,挣得工资也剩不下。他们吃好的喝好的,而二叔二婶呢?
有天我回来买的黄花鱼,妈妈煎好让我给二婶送些去。刚进门,就看到二叔一手端着咸菜,一手啃着冷馒头。二叔见我进来,有些尴尬,放下手里的馒头,走过来接我手中的盘子。
二婶忙出来说“我们今天忙累了,不愿意做饭了,就着咸菜吃点馒头就行。”
我只是笑着,有些心酸。二婶比妈妈小好几岁,脸上岁月的痕迹却如此明显。
我多想说,“婶儿,别干了,歇歇吧!”可是谁来给他们背负沉重的房贷呢?
弟弟吗?他自己有时候钱都不够用,还要回来问二叔要。
我能做什么呢?只能除了叹息就是叹息。
就像面对这三位家长,我再多的说辞能改变他们内心根深蒂固的想法吗?
作为父母,我们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是也要适当的放手,让他们去努力,去打拼,去经营属于自己的人生。
未来属于孩子自己,不属于我们。不要让自己的安排阻挡了孩子前进的路,也不要让孩子反过来埋怨父母,“当初不是你让我选择这份工作吗?
当初不是你让我.......我们没有权利替孩子选择。就像弗罗斯特的《未来的路》中提到了,即使人生的十字路口有两条路,即便他选择了那条荒草萋萋,十分幽寂又人迹更少的那条,我们也支持他,陪伴他走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