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焚书坑儒是始皇帝暴虐?还是新旧思想碰撞的必然?

焚书坑儒是始皇帝暴虐?还是新旧思想碰撞的必然?

作者: 尽_欢 | 来源:发表于2023-08-19 18:21 被阅读0次

    众人想要遵循旧制,却没想到,正是他们的顽固不化,坚定了始皇帝焚书的想法。这算不算是聪明成蠢事呢?

    秦始皇

    话说六国一统,江山实现了大统一。秦王嬴政觉得自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称始皇帝。如今江山统一了,政权自然也不能旁落。

    结果始皇帝还没高兴几天呢,丞相王绾就来诚恳的劝说,“各诸侯刚灭,燕、齐、荆地处偏远,臣下建议将皇帝的儿子们派到各地去为王,以安定那里的百姓。”

    始皇帝心里不高兴,但又不能表现出来,就让大臣们商议,大部分的臣子都认为王绾的提议很好,纷纷称赞。

    只有李斯站出来说,“周朝有很多诸侯国,可是各自疏远,互相攻打,周天子却没有能力制止他们,现在皇帝陛下设立郡县制,用赋税赏赐有功的臣子,自然天下安定,没有二心”。

    李 斯

    始皇帝见有人反对,很是赞同的说,“天下的战事多是分封诸侯的缘故,如今刚刚平定了天下,再去封王封侯不是自我树敌吗?”

    大臣们虽然心里不痛快,但是见皇帝这么说,只好作罢。

    但保守的臣子们不能够领悟到新制度的好处,也不愿意接受新的制度,虽然不再提起,却也总是闷在心里。

    有一天,秦王宴请大臣,酒过三巡,周青臣拍起始皇帝的马屁,“皇帝陛下,以前秦国土地不足千里,如今日月照耀的地方没有不臣服的。将诸侯变为郡县,人人安居乐业,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始皇帝很是高兴,博士淳于越却对始皇帝说,“周朝称王近千年,分封子侄功臣为自己的辅助势力。而大王子侄都是百姓,如果出现田常、六卿一样的臣子,靠谁来挽救呢?不遵循古制而长久的,臣下没听说过。周青臣不劝谏大王,反而阿谀奉承,不是忠臣”。

    众大臣纷纷附和,始皇帝十分不悦,毕竟自己胸怀大志。如今统一天下,应该推陈出新,可是臣下却还因循守旧,抱着老规矩不肯放手,阻碍新政的推行。

    李斯见状,站起来说,“五帝各有各的制度,就是夏商周也都各自依国建制,时代不同了,制度也应该随着国情改变。如今陛下造就了万世不朽的功勋,本来就不是你们这些读书人能够懂得的。何况淳于越说的是三代的事情,怎么能够效法呢?”

    不等众人议论,李斯继续说道,“从前诸侯各国相互竞争,靠优厚的待遇才能招揽人才。现今各国一统,有统一的法令,百姓们从事经营生产,都学习新的法度。而这些儒生学子,不想着推陈出新,学习新的事物,却要效法古制,就是妖言惑众。过去天下散乱,不能统一,所以诸侯兴起,大家都喜欢用虚空的言语来搅乱现实,用自己所学来非议国君建立的制度,称赞过去,就是扰乱现在。如今陛下兼并了天下,分辨是非,奠定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而人们还在私自传授各自的思想,听到下达的法令,就以各自的想法非议,在家就在心里评论,出去就街谈巷议,在主君面前自吹自擂,沽名钓誉,带着众人造谣诽谤。如果不禁止,君主的权威就会下降,臣下也会结党勾结。这样的行为应该禁止”。

    始皇帝觉得很有道理,问应该怎么做?

    李斯说,“把非秦国的典籍全部烧掉,不是博士官所主管的诸子百家著作,都要送到郡守那里焚毁。有敢私传的,处死示众。以古非今的杀全族。知情不报,同罪而处。下令三十天不焚毁,就刺字于面。医药、卜筮、农林方面的书籍,如果想要学习,可以到官吏那里学习。”

    大臣们自然纷纷反对,以淳于越为首的儒家学子更是出头辩论,却再没有一人能够说到始皇帝的心里,只有适得其反的厌烦。而正是这些酸腐儒生的顽固不化,最终坚定了始皇帝下达焚书令的决心。

    李斯本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先不说他是不是有打压儒家思想的嫌疑,就论他提出的新格局要有新秩序,就应该鼓掌称好。

    兵马俑

    时代变了,思想自然也要转变,如果一味地墨守成规,怎么能够推动时代的进步。

    虽然李斯的提议有些过当,却也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始皇帝要建立的是一个君主为尊的皇权时代,那些春秋战国时期的学者游说讲学方式,已经不合适新的王权统治,自然会因此产生剧烈碰撞。

    统治者可以禁止人的言论,却不能够禁锢人的思想,而酸腐的儒生却自己禁锢了自己的价值。

    思想是每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它的迸发,创造出你意想不到的惊喜,比如科学、比如文学。但得益于传统思想而不受传统思想束缚,才应该是每一个人的追求。

    旧思想是用来打破的,新思想是用来传承的,只有推陈出新,才能创造无限可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焚书坑儒是始皇帝暴虐?还是新旧思想碰撞的必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xr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