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递增》读书笔记第二百零四篇。
在普列戈金描述的演化视角下,生物学描述的代谢过程其实是生命与环境之间的熵交换,于是系统内部的熵增,可转换为环境的熵增。如果系统与外界的熵交换无法完全抵消系统内部的熵增,生命就开始衰老。生命与环境之间也许存在更高级的交换,是精神的交换,称为意识。至少我认为,这是意识活动的真相。也意味着,意识不局限于大脑,这一性质,称为意识的非局部性。综上所述,交换似乎是一个自发涌现的谱系,从最基本的熵交换到最高级的精神交换。
这段是我比较感兴趣的。对于生命是什么,意识到底是个什么存在,虽然现在看没有答案,但这也正是他最有魅力的地方。越是没有答案的问题,才最有吸引力。人们不喜欢不确定性,但也只有不确定性能给人带来惊喜。没有答案就预示着有各种可能,没准那种可能就是你希望的呢?
一本写经济学的书,也在思考生命,意识的问题。还是说,这就是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任何的学科都不是独立的,只是因为为了保证可以做深入的研究,才把局部人为的分离出来。但是在思考的过程中,你还是要随时的把他放入整体当中去。
顺着作者的思路说说我的想法吧。我们对于生命的定义是什么?就是一堆有机物吗?但为啥一个活的生物和死的生物不一样呢?我感觉重要的不是具体的物质,而是这堆物质承载的规则。生物的运行不就是一套规则吗?那为什么生命会失去活力呢?这个规则是怎么消失的呢?就拿人来说,身体的老化,或是损坏,造成了他不再能承载这个规则,人就死了。这和汽车损坏不能再开了是不是一个道理。按照汽车运行的规则,我们可以造出很多汽车。人现在不也是能人工制造了吗?汽车是个相对简单的系统,但是人是个相对复杂的多的系统。而且人是先于我们自己存在的,先有了人的肉体,然后才有的我们的精神意识。我们对于自己的认知还没有那么透彻。
人与人之间存在共性,或是说人都是一样的。包括其他的生物,好像我们都是一个逻辑下的产物。那我就有了一个疑问,如果说我们从肉体上没有区别,而我们人类之间又各不相同,那么我们的区别来自哪里呢?不就是不同的生长环境给我们造成的经历不同吗?先天的规则一样,只是后天的运行规则不同。不同地域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思维逻辑。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不同的问题,所以需要不同的解决方式。
我思考这个是为了想人为什么要死。原来的演化是需要肉体上增加适应能力。通过改变肉体来适应环境。所以你看以前的人都很短命,是为了增加迭代的速度。而现在越来越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改变,用科学技术来增加人类的适应性。所以人的寿命在增加,并可以实现不断的突破。我认为这就是证明精神上的东西越来越重要,已经快比肉体更重要了。因为肉体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就会被其他的承载方式替代。如果肉体不再是必要,那么迭代的可就是精神了。
那精神又是什么?不就是针对特定环境的解决方案吗?这和我们用到的计算机程序有啥区别。只不过我们这个程序是以肉体为载体,以所处环境为运行条件的。人的迭代是环境造成的,是被动的,环境变化,人跟着被动的适应。而程序的好处是可以更主动,可以主动的提出问题,可以主动的进行迭代。那人现在不也是一样,根据以往的经验可以对未来可能的问题做出应对。虽然说未来是不确定的,但还是有很多趋势是可以持续的。不确定只是局部的,不是所有。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些确定性强的事情,做出改变。
如果说人是个解决方案,那么重要的就是你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是因为人的思想,人的精神,人的意识,肉体现在已经不太重要 了,他只是个载体。如果有更好的载体出现,那么肉体就不再是必须的。如果真的把人的精神从肉体中抽离出来,把这套解决方案换个载体会怎样呢?是不是可以更高效了呢?我们人的这个精神是什么呢?精神意识也是交换,那么我们又交换了什么呢?我们从环境中提炼出来的不就是规则么。我们的科技发展,不就是发现了更多的,更接近本质的规则吗?我们自身其实也只是一种规则。这不就是规则对规则的一种相互印证,作用吗。
局部的熵增熵减是由什么驱动呢?是能量。那能量为什么会这样做。是规则。有机体根据一定的规则吸收能量,建立秩序。规则使用能量,建立秩序。人的思想意识也是规则,我们通过规则,利用能量,建立秩序。是什么驱动这一切呢?能量。信息本身也是能量。什么又是能量呢?我的手在动,这是怎么回事?肌肉收缩,大脑发出指令。我的大脑为什么要发出这样的指令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