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张仪是春秋战国时期最有名的纵横家,纵横家是干嘛的呢?就是高邦交的,说起来张仪应该是主张连横的,连横就是和强国结盟,自己去攻打弱国,自己的盟友当然不会去帮助对方了,于是就占了大便宜。
战国的时候,搞邦交靠的就是一个舌头,你必须会说,会分析天下局势,会造谣,会吓唬对方。这些伎俩也被大家用尽了,但成就张仪的到底是谁呢?是他的师父鬼谷子,还会识大才的秦惠文王,其实都不是。
真正帮助张仪成功,以及让张仪名垂青史的,是一手推举他,并成为他终生敌人的纵横家公孙衍。鬼谷子是教了张仪纵横之策,但张仪出来的时候却屡屡碰壁,先是在微博不被重用,被排挤,然后去了楚国,在楚国也不被重要,大家都说他是胡说。
之后去了秦国,但依然穷困潦倒,没有人引荐,见不了秦王,更别说提什么治国之策。这个时候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人出现了,就是公孙衍,这个公孙衍当时已经是秦国大良造,大良造这个职位很高,比相国还高,秦国一共就两位大良造,第一位就是商鞅,之后便是公孙衍,可以说公孙衍此时已经是达到了自己人生的巅峰。
其实公孙衍是个文武全才,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但很可惜在史记里没有自己的传记,只是在张仪传的时候提及了他。他也是一个纵横家,他主张是合纵,联合天下各国一起对抗强秦,这个时候他还没有离开秦国。
作为一个魏国人,公孙衍率领秦军大败魏军,夺回了秦国失手百年的河西之地,杀了魏国8万多士兵,使得魏国从强国变为弱国,改变了战国的态势,也使得自己成为了秦国的大良造。但在公孙衍心理,自己的抱负始终是纵横大策。
当遇到张仪的时候,他突然感觉机会来了,张仪是个人才,有连横的主张,一定会得到秦王的重用。于是他就推举张仪,果然秦王大为赏识,他知道张仪会在秦国推行自己的主张,之后公孙衍觉得自己是时候离开了,于是就辞行去了魏国。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纵横之才将要得到实战了,有连横才有合众,没有秦国连横欺负小国,哪有小国合纵一起来进攻秦国呢?
在魏国蛰伏了一段时间,本身就是大才,又有犀首之称,各国都想要这样的人才。当被魏国再三相请后,就去了魏国,主导了第一次五国攻秦,韩、赵、魏、燕、中山,兵发函谷关,他的第一次合众成功,但也是失败的开始。
张仪此时也是大展其才华,和楚国结盟,使得当时的强国楚国不会出兵相助,又去说服燕国太子,导致燕国先撤兵,齐国又一直要攻打中山小国,中山国也走了,还未开战,就四分五裂,本身就是各有心思,各怀鬼胎。最后成了三晋攻秦,大败而归。
之后公孙衍又相继组织了几次合众,都被张仪一一击溃,其中也有一次成功的,就是公孙衍主导的魏国借道,让秦国攻击齐国,之后魏国夹击秦国,秦国大败。
张仪一生的死对头就是公孙衍,公孙衍一次次的联合各个小国,一起扛秦国,张仪一次次的见招拆招,最后是张仪胜出,所以流下千古美名。两个人就像在玩一场游戏一样,没有对手,自己的纵横之才就会被埋没。
如果不是张仪连横强国,各个小国就看不到大的危机,还在自相残杀,也就不会合并一处,一起反抗秦国。合纵小国需要人才去做,没有一次次合纵,也就没有张仪主张的连横出现了,这段历史也被这两个人玩得团团转。
本文为昨日学堂原创,正本清源,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