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莲的爷爷思想老旧,是村里出了名的“老古董”。
爷爷重男轻女,认为家里一定要有男丁才是后继有人。
春莲是家中长女,下面有四个妹妹,两个弟弟。
大弟弟先天痴呆,小弟弟从小就患有肾病。
因为总是要交超生罚款,还要为弟弟治病,所以春莲家境贫困,勉强能上得起学。
春莲学习很好,一直都是班里的第一名。
初中毕业后,春莲考上了市重点高中,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市重点的人。
春莲的爷爷不想让春莲去读高中,“一个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去城里读书,那得花多少钱?”
春莲哭着求着,三天没吃饭,终于让爷爷答应了她。
读高中的时候,春莲最怕的就是学校要收钱。每次向家里要钱,都会被爷爷数落,“又要花钱,又要花钱!这要是读了大学,家里也供不起!”
为了省钱,春莲每周都从家里带够一周吃的煎饼和咸菜,这样,她在食堂里花几毛钱喝一碗菜汤就可以了。
春莲的同桌是个男生,邻村的,成绩特别好,每次回家都会带很多吃的分给春莲。
春莲第一次吃大枣,是同桌给的,第一次吃石榴,是跟同桌一起吃的,她第一次知道原来土豆丝也是可以凉拌的······
青春芳华,情窦初开。
虽然清苦,那却是春莲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
“我要去北京读大学!春莲,你呢?我们都去北京好不好?”他问。
“嗯,好的。”春莲点头,看着自己的成绩,更加拼命地学习。
报考的事情,家里全由春莲自己做主。
春莲的三个志愿填的都是北京的大学。
现实是残酷的。春莲落榜了。
同桌如愿以偿的考上了梦想中的大学。
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同桌来家里找她,对她说:“春莲,复读吧,我在北京等你!”
春莲含着泪点头,她心里却清楚,这个可能性太小了。
春莲向家里提出了复读的要求,如她所料,无论她再怎么苦求都无济于事了。
这时,弟弟的肾病又犯了,父母需要照顾住院的弟弟,秋收在即,家里没有劳力,春莲哭了几天,也就认命了。
她的大学梦,彻底碎了。
她和他的缘分,也就到此结束了。
春莲不敢再听“北京”两个字,不知为何,只要听到这两个字,心就像是被什么揪着一样,一蹦一踹地生疼。
春莲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每天,春莲都把自己累得半死,倒在炕上就能睡着,不然,春莲的心就疼得让她难以入眠。
春莲成了村里最能干的姑娘。
十里八村来提亲的人快要踏破了春莲家的门槛。
村长的儿子大伟是春莲的初中同学,没考上高中,一直在家务农,大伟经常找各种理由帮春莲家里干活。
春莲知道他的心思,却始终没答应。
两年后,村长正式向春莲家里提亲,父母同意了。
春莲没点头,却也没有拒绝。
春莲常常仰望天空,不知不觉就会流下泪来。
那一年八月,他应该大学毕业了。
春莲和大伟办了热热闹闹的婚礼。
没有人知道,在婚礼前一天,春莲一个人在村头的小河边哭了一夜。
春莲和大伟都很能干,春莲持家有方,结婚后,两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同在一个村子,春莲对娘家也时时帮衬着。
一年后,春莲生了儿子。
她的四个妹妹学习都不如春莲,只有三妹妹读了高中,也没考上大学。小弟弟倒是很聪明,但是从小多病,连初中都没读完。
陆陆续续的,几个妹妹都嫁人了,嫁的地方都很远。
在春莲的帮衬下,弟弟也娶上了媳妇。
有一年,大伟帮春莲弟弟秋收,拖拉机翻车了,砸到了右腿。
大伟的命保住了,腿却残了。
家里的重担都落到了春莲一人身上,春莲毫无怨言,支撑起整个家。
春莲最重视的就是儿子的教育,她曾发誓:一定要让儿子读大学,去圆她的大学梦。
在儿子教育上,春莲下了大功夫,每天辅导功课,陪着他去城里上各种补习班。
高中时,春莲在城里租了房子,放着家里的庄稼不收,也要陪读。
儿子考上大学那年,春莲爷爷去世了,不知为何,春莲一滴眼泪都挤不出来。
儿子读大学那几年,春莲家里过得挺紧巴,却是咬着牙挺了过来。
大学毕业后,儿子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工作,在北京,几次让春莲过去,春莲都拒绝了。
“春莲啊,你供孩子读书花了那么多钱,怎么不跟着他去城里享福呢?”父母说。
春莲说,“我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他。就是不想让他也像我一样······”
父母哑口无言,望着春莲的背影,父母这才发现,原来,春莲也老了。
儿子把工资条给春莲看,看后,春莲失声痛哭,当时父母也在,“春莲啊,你这是咋了?这是该高兴的事啊!”
春莲抬起脸,满脸泪痕:“如果当年你们让我复读,是不是我的人生,就不会是现在这样······”
走过的人生,无法回头。
没有人能给春莲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