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我们的物质条件不丰富,但是人情味很足,为什么现在生活好了人们反而渐渐疏远了?)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20年前,人们物质条件不丰富,所谓“身无一物无牵挂”所以也惹不了尘埃。人们心思单纯,民风淳朴。邻里互相熟悉,互相帮衬。
记得那时我们住家属区单元楼,楼上楼下对门都很熟悉。哪家办喜事,还将酒席摆在邻居家里呢。我家对门郑阿姨包了荠菜肉包子、做了豆瓣酱都会给我们品尝;我妈妈做了酸辣椒霉豆腐也给她家端去;甚至炒了好吃的辣子鸡炸的鱼回锅肉都会互相端一小碗。我记得郑阿姨总是说“远亲不如近邻”,跟我们家熟得很。
就连小区里来了个木匠乞丐,大家都会给他一碗饭吃。尽管我家七个姊妹九口人,我妈妈只要在吃饭的时候见着他也会给他舀一碗饭吃,爸爸见他冬天冻得直跺脚,还将自己的一件大衣给他穿。
那时的人们觉得人家有难处,能帮就帮,心很软很暖很善良。
而且整个家属区的人家,几乎都叫得上名字,都知道几口人。虽然关上门是各自小家,但是,白天,觉得生活热腾腾的,很有烟火气,充满了亲切感。
而今,人们住在一个小区,左邻右舍都不知道住了谁,在小区也不记得谁是谁。估计也只有门卫清楚了。
好尴尬的是这次因为疫情封控管理,我们每天做核酸要求每个单元要选一个自愿负责的,还拉了一个单元群每天确认核酸是否做了。在大家互相介绍了解的时候,我居然弄不清楚自己楼下住的是谁,只记得曾经见过面点过头。
他们说的很多事情我也对不上号。我在这个小区住了都快20年了,真的不知道自己长心了没有。
也许,大家生活压力大,每天早出晚归,每天奔赴不同的工作方向。晚上回到家累得像狗一样,谁还有心思互相拜访呢?
现在各小区都是高楼林立,电子锁、防盗门、防盗窗,似乎这些都把自己层层包裹起来,才觉得安全。殊不知,这也把邻里之间隔阂了起来,疏远起来。
加上人们物质生活丰富,好像谁也不需要别人的帮助了,物质丰富到可以随意选择,甚至上门服务,外卖的出现更是让家缺少了烟火气。
人们文明程度提高,更加注重个人隐私。认为自己不管别人的闲事,别人也不要管自己的闲事。久而久之,这种意识越发深入人心,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识。所以邻里之间是最近的陌生人。
正是因为生活好了,人们觉得彼此不需要耗费时间精力去讨好去经营彼此关系,除非必要,否则不需要。关上心门,也省了很多嘘寒问暖的客套,所以,人们之间就渐渐疏远淡漠疏远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