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640年英国革命史

1640年英国革命史

作者: 蔚成 | 来源:发表于2018-03-21 18:59 被阅读461次
1640年英国革命史

关于作者

基佐是一位法国政治家、历史学家,他在 1847 至 1848 年间任法国首相。作为历史学家,基佐在法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提出了运用综合与分析代替过去单纯叙述历史事实的编纂方法,这本书就是他运用这种方法的代表作。马克思评价基佐是位“天才历史学家”。

关于本书

本书叙述了 1640 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回顾了查理一世即位后的统治,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的过程,并且叙述了革命的起因、国会内的斗争、第一次内战、克伦威尔的崛起、军队内部的冲突、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等重大事件。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古奇在名著《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中说,《1640 年英国革命史》的一个显著贡献就是对一次重大危机的解释,今天来读仍然很有益处。

核心内容

革命是国王和议会在财政问题和宗教问题上矛盾不断上升的结果。革命中出现的“无冕之王”克伦威尔荣辱一生,毁誉参半,在他身上体现出了英国革命的曲折而复杂的过程。英国革命是以“自由”传统为武器,最后以妥协而结束的,在革命当中形成的“冲突中的融合”模式对英国后来的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英国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英国革命的斗争两方是国王和议会,这两方的矛盾集中在两个问题上:第一是财政问题;第二是宗教问题。

财政问题,就是国王该不该征税,该征多少税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二者斗得不可开交。由于《大宪章》的限制,国王是不能随意征税的,不然就会引起全国人民的反抗。所以要征税,得经过议会正式讨论才能批准,实际上就是议会可以控制国王的财源。到了 1628 年,宫廷财政困难,国王查理一世召开议会,讨论征税问题,结果议会和国王斗争十分激烈,有 27 个议员还因为抵抗国王征税而被捕。不过最后斗争的结果还是议会占了上风,并通过了《权利请愿书》。这个请愿书中有两条基本内容:第一条是再次重申了“不经议会同意不可征税”这个原则;第二条则是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招募和维持常备军。宗教信仰问题简单来说,就是该信仰天主教还是清教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国王不仅仅与议会发生冲突,而且是和广大人民都唱反调。早在查理一世的父亲詹姆士一世在位时,就主张“君权神授”,他还动用火刑,迫害清教徒。等到查理一世上台后,宗教问题就更加尖锐。首先,查理一世的王后来自信奉天主教的法国,她不仅天天请天主教牧师在宫中做弥撒,还鼓动一些爱赶时髦的宫廷夫人公开信奉天主教。其次,在 1633 年的时候,查理一世任命一个叫威廉·劳德的人为坎特伯雷大主教。劳德提倡一种类似于罗马天主教的信仰仪式,规定圣餐仪式时牧师必须身着祭服,站在高高的祭坛边,俯视坐在下面的教众,似乎是上帝拯救信徒的中间人。但是清教徒认为每个个体都可以直接与上帝交流,所以对劳德的这些新规定都十分反感。不仅如此,劳德还依靠星室法庭,对各种出版物严加审查,把清教徒作家处以烙刑和割耳刑等。

在 1636 到 1638 年间,国王把宗教迫害扩大了到苏格兰,引起人民的反抗,苏格兰起义因此成了英国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二、为什么说克伦威尔的一生恰恰是英国革命复杂性的体现英国革命爆发之后,过程曲折而复杂,这在一个人物的身上可以得到生动的体现,这个人就是革命过程中出现过的一位“无冕之王”——克伦威尔。

首先,克伦威尔是亨廷顿郡一个清教徒,到 1640 年也就是他 41 岁时,克伦威尔进入议会。他的政治升迁之路比较顺利,不过,克伦威尔之所以能在革命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他掌握了一支有力的军队,也就是正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革命爆发后,他在家乡组建子弟兵。克伦威尔训练了一支骑兵,后来并入东部联军,他治军严格,要求士兵不仅要有良好的体质、严格的纪律,还要求他们懂得为上帝而战。换句话说,克伦威尔特别重视士兵的思想政治工作,他对将士的选择标准有八个字,那就是:政治挂帅、信仰第一。也正是因为治军严格有方,特的部队成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甚至后来还被称为“铁军”。

那么,为什么又说他的一生是英国革命复杂性的体现呢?

克伦威尔的一生历程,可以概括为:乡间绅士——铁骑将军——民族英雄——护国独裁——悲剧结尾。我们总结起克伦威尔的一生,可以说是:毁誉参半,荣辱交织。用一个词概括就是:矛盾。

这个矛盾首先体现在克伦威尔自己的身上:他本来是个清教徒,清教徒是讲求清心寡欲的,但是革命的惊涛海浪将他冲到了权力的巅峰。他一方面反对专制,一方面又实现独裁。

克伦威尔的矛盾还体现在后人对他的评价上。赞扬他的人说,他在行动领域中的地位就像莎士比亚在艺术领域的地位一样,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但是骂他的人,说他是世界上最臭名昭著的暴君之一。就连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伏尔泰都这样说:“克伦威尔一半是流氓,一半是狂热分子”。而恩格斯则认为,克伦威尔“兼罗伯斯庇尔与拿破仑于一身”。

三、英国革命具有哪些特点,这场革命对后来的英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关于英国革命的特点,简单说有两点:第一是以传统为武器,第二是以妥协而成功。

1. 以传统为武器

这个武器就是“自由”,但是自由并不是这次革命新创造出来的,而是英国长久以来就存在的传统。

英国思想家约翰·密尔在《论自由》中认为,自由即权利,这是英国人对“自由”的理解。英国的“自由”是从贵族和国王的抗衡开始的,这个抗衡的时间可以追溯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也就是 5 世纪初到 11 世纪初这段时间。在其他国家,比如法国和德意志,国王和贵族的冲突都会以一方压倒另一方而结束,但是只有在英国,国王和贵族始终不分上下,谁也不能彻底制服谁,结果形成长期的抗衡。抗争在相对平衡的状态下不断持续,于是就形成了历史传统:每当国王超出许可范围任意行事,贵族们就联合起来,在“权利”的旗帜下,向“暴君”要求自由,使国王就范。由于贵族对国王的长期抗争,“王权应该受到限制”的这个思想就慢慢形成了,最典型的体现就是被奉为英国宪政基础的《大宪章》,可以说这是英国自由的正式宣言书。

2. 妥协

英国革命以 1688 年的光荣革命作为结束的标志,是以妥协结束,以妥协而成功。

当时议会有两个政治派别,一个是辉格党,一个是托利党。面对解决专制王权和议会之间的冲突问题,本来势不两立的这两党却达成了一致。他们中的七位政治要人悄悄聚会,密谋派人把当时荷兰的统治者威廉请到了英国来,请他率领军队帮助英国人推翻专制统治,帮助捍卫英国人的自由。

光荣革命后,威廉和玛丽共同登上王位。他们接受了之前议会发布的《权利法案》,这个《权利法案》相当于人民和国王之间的一个“契约”,也是英国宪政中最重要的文件之一。英国革命,也就以“光荣革命”作为完成的标志,而这场革命说它“光荣”就是因为它不流血,是妥协的结果。

四、如何评价这本书以及基佐的历史研究首先,这本书有个突出的特色就是生动翔实,读起来充满趣味,似乎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时代。基佐为了写这本书查阅了大量的原始文献,目的就是为了尽量还原历史,追求最大程度的客观性。那么,基佐的研究真的做到客观公正了吗?

其实并没有。基佐是一位从学界走向政界,然后又重新回到学界的人物。那么,政治这个因素不可避免地渗透在了他的历史研究中。实际上,基佐正是把历史当成政治斗争的一种工具。他说,历史是一个明智的政治家所必不可少的教师,他研究英国革命史目的就是为解决法国现实政治问题寻找历史依据。

基佐的研究有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用阶级斗争的方法来认识社会,这一点他是深受法国思想家圣西门的影响。当然,基佐可不是单纯照搬圣西门的方法,而是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发展,比如,他把“单纯从土地关系来阐明阶级斗争”这种观点进一步发展为“阶级斗争的基础是一切财产关系”的观点,这可以说达到了法国复辟时代历史学家阶级斗争思想的最高峰。

有的研究者还认为,法国复辟时代的历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因此,基佐不仅仅影响革命导师马克思,还影响了很多其他学者,比如,《旧制度与大革命》以及《论美国的民主》的作者托克维尔。

金句

1. 克伦威尔的一生历程,可以概括为:乡间绅士——铁骑将军——民族英雄——护国独裁——悲剧结尾。

2. 克伦威尔特别重视士兵的思想政治工作。他对将士的选择标准有八个字,那就是:政治挂帅、信仰第一。他宁愿要一个愿为上帝事业献身的普通劳动者,也不会让一个不懂信仰、不知为何而战的上等人出任军官。

连法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伏尔泰都这样说:克伦威尔一半是流氓,一半是狂热分子。而恩格斯则认为,克伦威尔“兼罗伯斯庇尔与拿破仑于一身”。

把英国革命看成是欧洲历史上的妖怪,看成是意外事件是不对的。对英国革命大加诅咒或者把一切荣耀都加在它头上也是不客观的,革命从来没有和过去割裂。革命要争取的那些原则,在革命前,人们已经说过、做过或者企求过一百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

光荣革命后,“自由”的传统再也没受到过威胁,一个人统治国家的时代结束,开始了国家由议会治理的岁月。可以说,英国的光荣革命就是以维护传统的名义进行的。

主权问题可以说困扰了英国将近一个世纪,期间有动荡,有战争,有革命,但最后解决问题却是不流血的手段。有学者把“光荣革命”的历史运动模式概括为“冲突中的融合”,这种模式既不是无限制的斗争,也不是无原则的调和,而是斗争与协调的平衡,在维护传统与追求变革之间找到了一条“适中”的道路。

撰稿:青铜文化

脑图:摩西

转述:于浩

相关文章

  • 1640年英国革命史

    关于作者 基佐是一位法国政治家、历史学家,他在 1847 至 1848 年间任法国首相。作为历史学家,基佐在法国史...

  • 读书小结 2018 一季度

    读完: 《革命的年代》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双元革命史。应该是翻译的问题,语句过于晦涩没有韵律...

  • 生活又回到了原点(一千零五十)

    那个宁彩霞却天天跟着孟令奇——原来宁彩霞发现孟令奇的笔记做得好,三天讲中国革命史(建国前的党史就是革命史),虽然孟...

  • 《苦难辉煌》读后随想

    金一南的《苦难辉煌》是写中国革命史的难得的好书。我们尽可以不同意他的某些甚或全部观点,但不得不承认他为中国革命史开...

  • 重温革命史(7.16)

    一早去了八一广场。天气晴好,太阳火热,整个广场非常空旷。中间是纪念塔,塔座上雕刻着南昌起义的浮雕,还有简介。...

  • 淮滨革命史资料

    信阳文史资料 第7辑 信阳文史资料大观——淮滨革命遗址和纪念地

  • 法国革命史18

    马迪厄 真正的革命并不限于改换政治形式及执政人物,而在于改变制度及转移财产。这样的革命要经过长时期的暗中酝酿,遇着...

  • 浪漫主义革命史

    01. 革命? 浪漫主义(Romanticism)这个词,显然是从浪漫(Romantic)延伸出的。浪漫主义除了是...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刚看完《恰同学少年》,甚是感慨。良心之作。 真心的好看。 培根曾说,读史使人明智,革命史则更要读。

  • 【史论】【学习理论】【视频】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 【白无常】【综合设计革命史】(********) 大学四年设计学了什么【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640年英国革命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hn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