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有人文性、工具性,如果只讲素质教育,培养审美的能力,毫无疑问都是题中应有之义。但是不能忘了语文最基本的功能。如果学习多年语文,基本的读写能力没有过关,学生日后找工作都会有困难,甚至连谋生都会有问题。所以还是要强调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不过,工具性是更基础的,人文性要渗透其中。
课标就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也是管理和评价课程的依据。教材编写、教学评估、考试命题都应当以课标为依据,以后相关部门对学校进行教学的检查评估,就要以课标为依据,不能另立标准。
课标毕竟和教学大纲或考试大纲不同,它是指导性文件,在教学的安排上不可能做很具体、统一、硬性的规定。大家不要因此觉得课标是“务虚”的,与自己关系不大。其实课标不完全“务虚”,即使是所提出的那些新的理念、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框架、评价原则,都很切中教学的时弊,并非穿鞋戴帽的空论。我们要通过课标的学习,掌握国家对课程教学设定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课标不是一根绳子,不是用来束缚大家的,它是动力,激励我们在教学中大胆创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