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因为别人的一点小的举动和态度而生气。
比如,银行办理业务,排队时间过长而生气。安检人员态度不好而生气。路上前面的车开的太慢而生气。
为什么我们突然就开始生气了?
因为我们觉得别人做事不符合规则,我们觉得自己的尊严、名誉没有得到尊重。
我们内心总认为自己是“受害者”,有一种被剥夺的反应情绪。
但是,如果仔细想想,我们忽略了一个大前提。
本应该人人平等,但我们的潜意识中却是以我们地位高于他人为前提。
因为我高于你,所以你应该尊重我,你应该高看我一眼,但是你没有这么做,这与我们潜意识不符,内心有落差,因此瞬间就生气了。
所以,我们生气的原因,并不是我们受到了“伤害”,恰恰相反而是我们“骄傲”了。
因为骄傲,我们才会认为自己地位应该高于他人,骄傲使“我值”增强了,我们太自以为是了。
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他人不会惯着我们自以为是的骄傲。
《道德经》说: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意思是:天地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只是任自然,将万物看作草和狗。圣人也是无所谓仁慈偏爱的,他对待百姓看作草和狗,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天地对待我们都是一样的,都是是“刍狗”,没有所谓的高低,芸芸众生都是平等的。因此,我们不能设置自己高于他人的定位。我们要改变容易生气的毛病,就要改变我们骄傲的心态。
如果要改掉骄傲心态,就要我们摆正自己的位置,发现真实的自己。
当你发现真实的自己,就不会给自己这么多的膨胀身份,也就消除了,生活中认为自己不应该承受这份痛苦的现象。
《道德经》说: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
意思是:圣人治世,总是削弱人的欲望和意志追求,教导人们如何强大自身。
说白了,我们应该强大自身,消除见知欲。
骄傲就是一种见知欲,消除见知欲就能改正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是,一符合心意就生气的毛病。
一个能量强大的人,一定是内心平和的人,他不容易生气,不容易愤怒。因为内心有着平静和笃定。
而容易骄傲、愤怒的人,意味着自身能量低,能降低就容易产生见知欲。
所以,下次我们习惯性生气的时候,我们就要意识到我们现在处于骄傲情绪中,这是见知欲,也就意味着我们需要强大自身了,要增长自身能量了。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