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只特立独行的大象

一只特立独行的大象

作者: a6354fdd656b | 来源:发表于2019-02-19 01:38 被阅读35次

2017年10月12日,导演胡波自缢身亡,年仅29岁。

2018年11月17日,《大象席地而坐》斩获第55届金马奖最佳影片。

Ⅰ.胡波

《大象席地而坐》是胡波的第一部长片,也是最后一部长片。网上很有一些关于胡波生平以及他为何自杀的文章,在这里,我不想就此进行叙述和评论。关于胡波的一切,都在他的两部小说和两部片子里。导演和作品永远做不到完全割裂,《大象席地而坐》渗进了胡波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还有他的审美、他的情感、他的虚无与他的坚持。

“满洲里动物园里,有一只大象,它他妈整天就坐那儿,可能有人老用叉子扎它,也可能它就喜欢坐那儿,不知道。然后好多人就跑过去抱着栏杆看它,有人要是扔什么吃的过去,它也不理。” 影片就在章宇所扮演的于城口中说的这段话开始了。

Ⅱ.人物

电影主要是通过四个主要人物来进行编排的,彭昱畅扮演的韦布,章宇扮演的于城,王玉雯扮演的黄玲,李从喜扮演的王金,这四个人物背后有着四组关系。人物是核心,理解了人物,也就大致理解了这部电影。

韦布是个愁眉不展的高中生,在最烂的高中做着一个可有可无的学生,他对整个的世界的理解是悲观的,他对自我的认知也是悲观的。这种悲观的情绪并非无中生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是来自于他的家庭,那个整天视他为狗屎的父亲。他也知道满洲里有一头很奇怪的大象,他想去那里看看大象。所以在他阴差阳错伤人之后,他第一时间选择跑掉,去满洲里。

于城是个混混老大,影片一开始的早晨,他从兄弟女人的身边醒来。兄弟回来看到他,一言不发跳了楼。大象的故事就是这个兄弟告诉他的,他想出去躲一段日子,去满洲里。视他为败类的父母打电话给他,说他弟弟于帅被人打伤了,要他找人。他觉得要先把这个事情解决掉,就开始全城搜索韦布。

黄玲是个神情淡漠的女高中生,和韦布在同一个学校,好像对什么事都有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她只有一个互相视为仇雠的单亲妈妈,可能也正因为如此,她对学校的副教导主任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情愫。她喜欢和主任呆在一起的感觉,遮莫是一种俄勒克特拉情结。当她与主任非正常交往的事情被曝光之后,她的脸上第一次出现惊慌的情绪,她想要逃离,她去找韦布,答应和他一起去满洲里。

王金是一个睡在阳台上的老人,现在,他的女儿女婿连阳台也不想让他住了,想把他送进养老院。外孙女跟他很亲近,他舍不得外孙女。那天早晨,他养的狗被咬死了。他因为拿着韦布的台球杆被于城一伙人堵在家门前,女婿则从门缝中偷看他受辱的场景。当他去养老院看到里面一个个状如行尸的老人时,他决定离开,他要带着他的外孙女,去满洲里。

Ⅲ.拍摄

影片是讲述在一天中发生的故事,在将近四个小时的时长里将人物与关系交待、扭结、解决。通过一个一个的长镜头让人物的性格与情绪得到完整的展示,再配合上河北阴郁清冷的小城,整部影片的基调笼罩着萧索和悲凉的氛围。影片的摄影别出心裁,镜头的焦距总是对准了场景主要人物,对周围的场景和人物经常性地采用虚化处理的方式,这样就使得人物的疏离感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当然,这也与影片的构图分不开,大量采用中近景和特写镜头,能让观众更能体会人物的情绪,同时也很考验演员的演技。此外,在人物行走时,总是伴随着配乐,但当对话出现时,这些配乐又毫无痕迹地消失。导演对配乐的使用是很克制的,与人物心态合辙。因为我好像看的是柏林电影节的版本,所以在声音制作上还有很多瑕疵,如果是First影展的版本,应该效果会更好一点。

Ⅳ.家庭

从前面剪短的介绍可以看得出来,四个主要人物,他们逃离或者说绝望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各自的家庭有关。家庭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是港湾,是避难所,但如果家庭没有这种功效,甚至成为一种互相伤害的场所,那么家庭中的成员势必会形成扭曲的心态,这在几个人物身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现。

韦布忍受着父亲无休止的谩骂,母亲也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角色定位,可能唯一能给他安慰的亲情来自于奶奶,可在当奶奶悄无声息地死在阴暗的房间里头时,韦布把对亲情的联结一刀斩断。于城的父母视他为败类,他视父母为老瘪三和泼妇,还有一个废物弟弟。弟弟出事之后他必须出面,因为再废物也是他弟弟,就像他在病房门口被父母打骂而一言不发,即便内里再仇视,外表还是披了一层皮。

其实韦布和于城两个人很像,他们都是“走流程”的人,韦布为朋友出头是走流程,出手伤人是走流程,于城睡兄弟的女人是走流程,为弟弟出头是走流程,他们不在乎事情本身,他们只是好像被推着走,他们其实对自己很绝望,对周遭的生活很绝望。所以他们是主动想要去满洲里看大象的人,他们想去看看那只特立独行的大象,他们想知道,是不是生活就总是这样?

黄玲与母亲的紧张关系更加外放,充满着针锋相对的情绪与讽刺的话语。黄玲觉得母亲故意在对她进行羞辱,她觉得母亲很恶心,其实在她内心里,她也觉得自己很恶心,因为她与一个中年男人有了不正常的交往,即便她自述她什么都没有做。但当她母亲带着嫌恶与恼怒一再地追问“他是不是把你给睡了”时,黄玲知道自己的辩解是不会有效果的。黄玲认为自己可以淡然地与母亲对抗,与自己对抗,但当事情超出她的理解范围之后,她的淡然被击碎了,她是那个慌张的17岁小女生。

王金在自己的房子里被女儿女婿规劝进了阳台住,现在他们又要规劝他去养老院,他在他们看来是个无用之人。因为他还在意着他的狗,在意着他的外孙女,所以他已经做好了妥协的打算。但是狗的死亡,以及在他受辱时女婿瑟缩的神态,让他建立起来的妥协心态逐步崩塌。尽管他还有着坚毅的面庞,但他的内心该是碎成了一片。

可以这么说,这些家庭关系都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典型家庭,它是一种矛盾的放大与极端的表现形式,不如此不能为人物的内心冲突与情节冲突做好背景设置,但还是显得有些单薄,只有王金的那条线才有一种生活的厚重感。家庭是一国文化和情感的前基精髓,把家庭拍清楚了,也就弄懂了国民的生长模式。在这一点上,李安是做得非常好的,他的“家庭三部曲”深得其中三味。但是这部电影中的家庭不具有普遍性,是极其特殊的,当然不能否认现实中有这些家庭的存在,但是这里强调的是一个情感的共生性。电影中所展现出来的极端情感与复杂人格只能以特殊的范式存在,四个失范混乱的家庭,四个失意悲哀的人。

Ⅴ.人物2.0

影片中,于城的弟弟于帅是个联结点式的人物。这是个典型的校园混混角色,是最讨人厌的那种人。因为他拍摄韦布朋友黎凯撒尿的视频,怀疑黎凯偷走了他的手机,进而于城要找他报复,然后韦布为黎凯出头失手将于帅推下楼梯,所以于城要找出韦布。也因为于帅拍摄了黄玲与主任在KTV的视频,进而让视频泄露在各个聊天群里,使得黄玲不得不逃离。王金则是韦布向他借跑路的钱,收了刻了韦布名字的名牌台球杆,从而被于城的人发现,卷进这个事件。

黎凯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身上藏了一把枪到学校来应对于帅的报复,看似懦弱的他在与韦布的交谈中充满着癫狂的气质。契诃夫讲剧本创作时提到的一种观念,即: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出现一把枪的话,那么在第三幕枪一定要响。这句话被化进了电影创作中,一部电影里如果出现一把枪,那这把枪一定会响。最后这把枪果不其然地响了,响得那么不合时宜,响在看似平静的“解决”之后。

于城那里还有一个前女友的角色,在他决定跑去满洲里之后,想见一面已然拒绝了他的前女友。他是这么为自己辩解的,因为前女友不理他,所以他去找兄弟的女人,所以他兄弟跳楼了,所以他要躲着兄弟坐飞机赶来的母亲,不敢说实话。他同样认为兄弟跳楼不是因为看到他睡了他的女人,而是兄弟早就被那个虚荣的女人逼迫得无所适从,这件事恰好成就了死亡。他同时也指责前女友的虚荣,认为在这个破烂的小城里追逐中产生活就是个笑话。他看不上父母,他看不上兄弟,他看不上兄弟的女人,他看不上前女友,他也看不上自己。他想把所有的责任都推脱掉,他只不过是在“走流程”,走这个狗屎一样的流程。

但当他最后终于见到韦布后,他问韦布:“如果你现在在一个高楼阳台上,会想什么?”韦布说:“不想,我还能怎么办”。

对话过后,于城似自嘲似解脱地笑了,拿出手机打电话给兄弟母亲,说兄弟跳楼时他在现场。于城不逃避了。当他知道韦布想跑到满洲里去看大象,他放他走,即便他弟弟已经死了。于城这样的举动在前面的一系列铺垫当中其实是相当可以理解的,他或许是真正开始面对自己了,不去想那个满洲里的大象。他甚至都想借黎凯手中的枪杀了自己,只不过没有成功,黎凯那枪打到了他的腿。或许他最后会感到特别悲哀,死也死不了,活也活不成形,就这么变成席地而坐的大象。

影片中没有说满洲里那头大象为什么要坐在地上,但是原著中说过,那头大象是因为腿受伤了,所以坐在地上。于城最后腿受伤了,坐在地上。

Ⅵ.尾声

最后,韦布、黄玲、王金带着他的外孙女踏上了去满洲里的路程。在车站,王金说了这么一段话:“你能去任何地方,可以去,到了就发现,没什么不一样的......我告诉你最好的状况,就是你站在这里,你可以看到那边那个地方,你想那边一定比这儿好,但你不能去,你不去,才能解决好这儿的问题。”

这其实就是一个希望的问题,想着满洲里还有一头大象,即便不能解决好当下的问题,但至少能让自己觉得生活总有一些超脱的可能性存在。而在影片的最后,长途客车停在荒郊野外,乘客下车放风,漆黑的夜里传来大象的鸣叫,他们驻足观望,影片就在这种超现实的表现手法中结束。

在电影中,胡波给电影设置了一头满洲里的大象,让人在绝望包裹中透进一丝从远方传来的光亮。但在现实中,胡波没有给自己设置这么一头大象,他更像那大象本身,你们以为是自己光,那其实是大象的暗。所有的终点都是一个起点,所有的失望都来自于希望。

写在最后:这其实不是一篇影评,我很难承认这样的玩意儿是影评,最多只能称得上一个观后感。我只是大致描述了这部电影,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理解,至于更多技术层面上的东西,我也很难再写得出来。可能就这部电影而言,我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上的体验,胡波的思考引起了我的思考,无论是放大也好、钻牛角尖也罢,对他人思考的尊重也就是对自己思考的尊重。这个世界是多样的、复杂的,各人的理解也是万般不同,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双眼形成对这个世界的关注,“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年节时我跟上初三的表弟聊天,我问他:“你喜欢看电影吗?”他说:“不知道,你说什么电影?”我说:“什么电影都可以。”他沉默着。我说:“你应该看电影......你会喜欢看电影的。”

——热爱电影的我们,终将找到彼此。

相关文章

  • 一只特立独行的大象

    2017年10月12日,导演胡波自缢身亡,年仅29岁。 2018年11月17日,《大象席地而坐》斩获第55届金马奖...

  • 蚂蚁和大象

    蚂蚁和大象 一 从前,有一只蚂蚁和一只大象,...

  • 大象席地而坐,世人皆是野狗

    在满洲里,有一只大象,它坐在地上,你说,这有多荒诞。 导演胡迁,作家胡迁,这些特立独行的人们,往往不能按照别人的意...

  • 呆子,我在等你爱我(奇思妙想-明焰之役)

    1 我是一只蝉,一只特立独行的蝉,特立独行是别人对我的评价。 她说:你是雄蝉却不鸣叫,这不是特立独行是什么? 她是...

  • 森林里的大抢劫

    老虎王国灭亡不久,大象王国就抢劫别的国家的东西,蚂蚁再也看不惯大象的行为,决定想个办法。 一只大象走来,一只蚂蚁将...

  • 有选项的胖胖猫-原创童话

    这是一只坐在大房子门口不停哭泣的大象妈妈。 旁边坐着她的三只小象,无助地望着大象妈妈。望着大象妈妈的,还有一只正巧...

  •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墨记·日歌(壹佰贰拾叁·2018.9.2)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题记: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句形神皆备的妙语,是已经逝...

  • 大象

    在吴哥大象公园 有一只大象死了 这使我想起自己 也骑过一只大象 虽然我还喂过它 虽然我不是很重 但是我还是要说 对...

  • 奔跑的小兔子(二)

    奔跑的小兔子(二) 后来它们遇到一只正在准备吸古柯碱的大象,小兔子对大象说:“大象大象,你为什么要做伤...

  •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 书摘分享 | 王小波《一只特立独行的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只特立独行的大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nz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