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毕业了,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行业,什么样的公司……这应该是很多刚升大四的同学,最为焦虑的问题之一。
一般面对这样的问题,小Hi都会建议同学想想,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但是很不幸,对于一部分同学来说,这简直就是废话,因为他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不知道喜欢什么,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来说,似乎成了一个无解的问题。上大学之前,我们的目标是清晰的,读着固定的书,做着固定的卷子,上着固定的课,然后考个好大学就行了。
但是,等上了大学,我们就变成了迷失的羔羊,明明选择权就在手中,却不知道该怎么用。浑浑噩噩的过了四年,毕业了,连自己喜欢什么都不知道?
从生活中去寻找
有同学喜欢做手账,大学四年下来就是厚厚的好几本了。如何寻找自己喜欢什么,其实可以从这一本本手账中去找。看看自己在本子上记录的做过最多的事情是什么?
也许很多同学会说,我没有手账,每天就是追剧、“躺尸”、打游戏。如果四年来你都是这样的话,那只能说你的大学有点“废了”。
大四的时候,小Hi也不知道自己找什么样的工作,而且因为大四第一学期忙着其他事情,错过了秋招。到了大四快过年的时候,才开始找实习。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尤其是周围同学陆续找到工作后,我就更焦虑了。
好在我的闺蜜说了一句,要不你去传媒公司试试吧。你看过那么多
综艺和电视剧,又写过的综艺分析报告还被专业老师表扬过,学的又是广播电视学,这至少跟你兴趣点和专业挂钩呀!
于是小Hi投了一家大型的传媒制作公司的实习岗,一个人跑到魔都面试,赶在春节之前,实习了3个星期。虽然过完春节之后就没去,但是这对小Hi来说,还是一段宝贵的经历,也懂了一些职场规则。
从简历中去发现
一般来说,找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投简历,而HR招人的第一步也是筛选简历。简历上呈现了我们的个人信息、个人经历或者个人能力。虽然不是那么的具象,但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些关于自己未来就业的信息。比如可以从实习经历和技能里,分析自己擅长什么,能做写什么?
有个同学告诉小Hi,他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是什么?小Hi就让他赶紧“扔”个简历过来。该同学的很多实习经历都是跟英语有关的,而且他学的也是商务英语。
那他就可以尝试与英语相关的行业或者岗位,比如可以去外贸公司做业务员、文职;教育培训机构做英语老师;去外企、广告公司做管培生(学历要求较高)、account。
又或者有同学在校期间做过微信公众号,那也可以尝试去互联网行业、新媒体公司做“小编”,做过外联的同学,可以去做销售,做过海报设计的同学,可以广告策划。
从性格里去寻找
有些傲娇的同学会说,我没有实习经历。呃呃,牛逼!那没有实习经历,没有突出技能的同学该怎么找自己喜欢的呢?
其实每个行业或者每个岗位都有其相应的性格的人来匹配。比如性格外向,耐挫了的可以从事销售、客服岗位;性格感性、有耐心的可以从事文字类的工作;做事仔细的人可以做与数字相关的工作,比如财务、统计。
找工作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找相对喜欢的行业或者岗位,如果不清楚自己性格属于哪一方面,那也可以做些相关的性格测试。据小Hi了解,国外高校,甚至是高中,都会对学生做些性格测试;国内的话,这类机会较少,我们可以去网上找找,比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
从试错中去寻找
人生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只有不断的试错,我们才会发现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在校的时候,专业老师和学校一般都会建议我们在不同的单位进行实习。暑假期间,自己找与专业相关的单位实习;上学期间,有专门的实习基地实习。一般到大学毕业,至少会有三四段不同的实习经历。
例如,小Hi就曾在电视台、网站、传媒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实习过,时间长则一年,短则一个月。在实习中将专业技能学以致用,同时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自己还是更加适合内容生产和新媒体行业。
在实习期间尝试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其试错的成本相对较低。本身实习生就有很大的流动性,因此实习生的入职和离职,对其和实习生自身来说,没有很大的损失。但是一旦工作以后,还不断的试错,那其消耗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是不可估量的,尤其是裸辞试错,对自身来说损失更大。毕竟至少有一段时间是没有生活来源、社保公积金还要断档。
所以同学们赶紧趁着自己还没正式参加工作,好好把握机会,在不断的试错中去寻找自己喜欢的,和真正适合自己的。
最后,不要以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适合什么,作为逃避找工作,逃避努力奋斗的借口。没有人生来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有在生活、学习中不断的去发现,去尝试,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并为之喜欢的事物。
最后说一下,Hi实习网站推出2019秋招情报站,一手掌握最新名企校招时间流程、网申笔面经攻略、求职经验心得,为同学们的秋招保驾护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