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间有爱

人间有爱

作者: zerostyle | 来源:发表于2015-08-07 09:56 被阅读39次

前些日子和一个朋友聊天,谈到“现代人的爱情观”时,有两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

当A和另一半相处有些不愉快的时候,A母亲这样分析:“如果你们两个人之间像朋友一样的话,那说明你们关系还不够亲密。如果你和对方比较亲近的话,就会把自己无理取闹,使性子,很恶劣的一面展示给他看。如果对方足够包容的话,那就没有关系,如果对方也是这样的性格,那么就会产生问题。”

B小姐是A的好朋友,她说不上特别好看吧,但是很有味道。她会弹古琴,会唱古曲,喜欢昆曲,还有很多古雅的习惯,对历史很熟,有健身的习惯。她的爱情观是:一定要找一个和她一模一样的,男版的自己,否则会非常难受。这也代表了现在一部分人的现状:觉得自己已经脱离了大部分人的趣味,有才识比较风雅。找到一个和自己一样的,这样就不用磨合不用费力折腾得死去活来的。

这两个故事看上去都很有道理,但早在60年前,弗洛姆就是从这些我们觉得像呼吸吃饭喝水一样平常的观念的批判入手,写下了戳心的不朽名著《爱的艺术》。

“爱仅仅是一种令人心神荡漾的情感,体验爱全靠偶然并且只有幸运儿才能“坠入”爱的情网吗?”

“爱是对象的问题吗?专爱一个人就是强烈的爱情的证明吗?只要找到爱的正确对象所有的东西就会自然随之而来吗?”

他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实质上是在对爱的两个基本特质的阐释:1.爱是一种主动而非被动的力量。2.爱的主体是己身,作为一种行为/态度/倾向指向他者。正是基于这两点,我们可以像学习一门艺术一样来学习爱情。

首先“坠入情网”和“持久的爱”是有区别的,我们往往在“一见钟情”式的爱情里面,把这种如痴如醉的程度当作强烈的爱情的程度。而事实上是这样的如痴如醉并不是一种持久的爱。不妨数数所谓“爱情保鲜期”可以维系多久:三个月?一年?两年?七年?总会迎来一个时点,厌倦与平淡会把原来的激情全部抹杀,然后剩下的是长时间的相互指责与疏离。

弗洛姆认为人在受情绪驱使的时候,比如渴望获取财富而努力工作,或者渴望摆脱孤独去参加社交活动。这些时候人是作为自己情绪的奴隶而存在。如果摆脱这些情绪或者外部目标的控制,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发挥内在的力量,这就是一种主动性的力量,而爱就是这样一种主动性的力量。

所以爱首先是一种给予而不是索取,它包含了关心、责任、尊重、了解等要素。某种程度上说,爱的本质就是美德。

有些时候我们在相处的时候,会不自觉把自己受驱使的一面展示出来,比如无理取闹、使性子之类的。很多人会把这一面等同于“最真实的一面”,并要求——至少是期待对方包容和理解自己。但是这种期待的行为既非从己身发出,也不可能是积极的力量,是一种建立在两个人“合二为一”的幻觉上的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怎么可能为你遮风挡雨?

关于“积极的力量”,现代许多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成功学都有过类似阐释(推荐文章 | 叶丙成:"我不想当奴才!" 当真?http://mooc.guokr.com/post/610640/),这种力量是基于“自由意志”之上的一个阐释:在人类的生物本能之上,是否有一个“我”可以独立进行思考与选择,而超越这种本能的束缚,突破命运的束缚,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人类不满足于自己作为一个创造物的角色,不愿意接受自己是从杯中掷出的骰子。人类需要感到自己是个造物主,超越被创造的消极角色。”

这就是弗洛姆及人本主义理论所表达的立场。

胎儿在母体中的时候,和母体是一种“共生有机体”的关系,和母亲身体相互依赖但意识相互独立。在婴孩时期,婴儿的世界主要是母亲的世界,这个阶段主要接受来自母亲的爱——一种无条件的爱,母爱为我们成长为一个有安全感的人起到了关键作用。到少年的时代,父爱产生了更重要的影响——这是一种有条件的爱,代表着权威与顺从,父爱为我们成长为一个能适应社会规则的人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独立的自我意识慢慢形成,需要综合既包括母爱式的无条件,又包括父爱式的有条件的成熟的爱才会形成。有了这种爱,人才学会给予,学会付出,在社会上与陌生人建立起联结,才会有博爱、神爱与性爱。因为我们知到自己是世上唯一而且不可复制的,所有爱的根源都在对自身孤独与疏离的意识,我们想要克服孤独,所以我们去爱。

这本书是弗洛姆试图融合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思想的作品,他反对弗洛伊德人性决定于性冲动和个人潜意识的内在动力,反对将人视为一台生物机器。认为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可以在社会中被塑造的。

在“爱的实践”章节,弗洛姆提出了:按规矩办事,专心致志,耐心,专注和“理性信念”几点要求。结合最开始的两个问题,这几点正是和“控制自己”密不可分的。他所说的爱其实是一种古典的品格,是一种综合了各种美德的健全人格的要求。《后会无期》里面有句台词真切地体现了这种要求:

“喜欢就会放肆,但爱就会克制。”

从这些观念来审视我们现代社交网络的影响,我们可以清晰看到社交网络对“人”的异化过程。一方面是本体的物化:备胎、小鲜肉、取款机、单身狗、经济适用男等等……另一方面是价值的量化:颜值、36d、逼格、情商、一夜7次……当人可物化可量化的时候,就具备了社会价值交换的条件。这也是弗洛姆一直批判的:

“他已经被弄成了一件商品,将自己的生命力体验为在既定的市场条件下必须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投资。”

而这种以交换为目的的人的选择和行为,是目前整个社会快乐容易获得又容易崩塌造成的痛苦的症结。

无论是否认可,《爱的艺术》告诉我们需要在情绪中退后一步,站在一个旁观的角度重新审视爱情,审视自我,审视“人”。剥离了内外目的的驱使,我们才能得以自由地爱。

而看完《爱的艺术》你会重新思考爱吗?

男女在彼此意识到自己和对方后, 也就意识到他们之间的疏离和区别, 知道了他们属于不同性别。但是, 即使他们承认了他们的疏离和孤独,他仍然是行同路人,因为他们彼此还没有学会去爱对方

相关文章

  • 人间有爱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 人间有爱

    前些日子和一个朋友聊天,谈到“现代人的爱情观”时,有两件事情让我印象深刻: 当A和另一半相处有些不愉快的时候,A母...

  • 人间有爱

    小青自从大学毕业来这个城市工作好几年了。之所以来这座城市,因为这里有她的父亲。她父亲为了挣钱供她上大学,自从她上初...

  • 人间有爱

    人间可爱 今年三月五日,是汪曾祺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都在转发他的文字,或者写与他有关的纪念文章。我当时也是有些想法的...

  • 人间有爱

    今天,我和表姐在看新闻,记者报道完后,表姐说:又一起诈骗案,这几天新闻都报道了多少起老年人装受伤、装晕倒来讹钱...

  • 人间有爱

    (一)自闭的小男孩儿 那个甜甜微笑的男孩儿,似睡非睡地与一个中年男人头抵着头靠在火车的座椅上,安安静静地,很久……...

  • 人间有爱

    文/书敏 一个流浪汉徘徊在餐厅的橱窗外,他在等着客人吃完饭,即将离开的时候进去吃剩下的饭菜。 他看到一位大哥起身离...

  • 人间有爱

    初识这人间,万般流连。 看天边似在眼前, 甘愿赴汤蹈火走它一遍。 如今走过这世间,万般流连。 翻过岁月不同侧脸, ...

  • 人间有爱

    第一次将去山上过年,欲将孩子一同带去。家人闻讯表达如下: 妈妈:我知道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没人可以左右。但你以前说...

  • 人间有爱

    《人间有爱》 世间本来多苦难, 人生自古五味拌。 但愿人间无忧痪, 常沐春日艳阳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间有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rb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