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963628/bb67a8b9d2d03a2a.png)
《人民日报》说:“如果你抑郁,说明你活在过去;如果你焦虑,说明你活在未来;如果你平静,才说明你活在当下”。
这段话确实很治愈,但,每个人却很难做到平静如水,我们只能把它当做一个终极目标去追寻。譬如圣贤,譬如共产主义,遥不可及,却又值得向往。
一个人要做到平静如水,那得经历一番难忘的抑郁寡欢和十足的焦虑不安。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总是要么困于过去而自卑抑郁,要么恐惧未来而焦虑不安,我们常常是夹杂在这两者之间,摇摆不定,左右为难。
今夜,我正阅读米奇·阿尔博姆的《Tuesdays with Morrie》其中的第七个星期二,内容是有关于衰老和死亡的话题。
对于78岁的莫里教授,他在这种弥留之际,我们终于感受到他内心的平静如水。莫里教授内心是如此的毫无波澜,既不羡慕别人年轻英俊,也不恐惧随时到来的死亡威胁。此时此刻,莫里教授真正达到了智者无畏无欲无求的最高境界。
所以,这种最高境界,如果说等于活在当下的平静如水,又岂是那么容易领悟到的呢?有人聪慧,早早领悟;有人愚笨,迟迟不能领悟,这很正常的事情。
甚至有人,临死前,他也悟不透其中的当下力量,这也很正常。但,我们可以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正所谓见贤思齐,我们起码没有放弃领悟,我们一直都是“绝不放弃”。
为了能够早日领悟,我本人已经开始阅读许钧教授的《翻译学概论》了,诚然也有利于翻译《我弥留之际As I Lay Dying》这本书。
为了更好的协助领悟这种当下力量,亦闲时唱唱歌,譬如郑少秋那首粤语歌曲《绝不放弃》。我常常喜欢吟唱几句《绝不放弃》的歌词,以增强领悟的决心与毅力。在此摘录一段如下:
何愁面前浪破浪,涌个无了期,
何愁落泊,我只要一口气。
潇潇洒洒向美梦高飞,
雷或雨,我也傲然经过。
何妨混和泪与汗。
一笑毋皱眉,
谁歧视我,我偏要争口气。
从成败里。冷暖後才知道,
丝丝点点永记在於心。
凡事不放弃!
至于说,我喝口可口可乐以及吃红烧肉牛肉面等,又和这个领悟境界有什么关系呢?嗯……啊……,这不正是人间烟火味,最是抚人心嘛?这也是活在当下的一种嘛!
如果把生命做一个比喻,比作两个星期,那么一个星期是“生”,那另一个星期就是“死”,生的时候,就要常常想想有死的一天,而那死亡之后,谁知道还能不能思考一下之前的那个“生”呢?
如何看待死亡,佛家说,每天要问一问肩头那只鸟儿,“是今天吗?我准备好了吗?”死亡要么涅槃重生,要么寂灭永恒。
道家认为生死同理,“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所以庄子不惧死亡,反而很快乐迎接死亡。《列子·天瑞》也有言:“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儒家回避死亡,孔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未知生焉知死?”
很多时候,看清了死亡的本质了,我们也就没什么好惧怕了,人之最大的未来忧虑不还是那最终极的死亡。
我更喜欢道家的看淡生死,平等生死,死亡也是一件伟大的事,是一件最平等的事情,儒家这种逃避态度,真不是俺喜欢的风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4963628/456db4446e57dc81.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4963628/9804f72b6f701d9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963628/e6706d47a826981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