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歌唱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无以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有一个和蟋蟀有关的寓言故事。
蟋蟀们春天看花,夏天看星,秋天赏落叶,时而弹弹琴唱唱歌。
田野上,蟋草丛中,砖石下,它们歌唱明朗的天空,歌唱碧绿多汁的草叶,歌唱如水的月光,歌唱闪烁的星辰,总是逍遥自在。
为什么不呢?多美好的树林,多美好的草丛!
为了准备过冬,蚂蚁们不停地搬运粮食,接力赛般,一刻不停。路上,蟋蟀说,“今我不乐,日月其除”,嘿!老兄,干什么这么慌张,过来歇歇脚吧!蚂蚁劝它准备过冬的食物。 蟋蟀继续弹着琴唱着歌。
为了种族繁衍,蜣螂们奋力地推着硕大无比的粪球,滚上坡道,路边唱歌的蟋蟀们说:“今我不乐,日月其迈”,嘿!老兄,干什么这么紧张,过来歇歇脚吧!蜣螂不理会它。
一年四季都在忙碌的蜜蜂,嗡嗡飞过草丛,蟋蟀们唱道:“今我不乐,日月其慆”,嘿!老兄,过来歇歇脚吧!蜜蜂听也没听就飞走了。
冬天到了,蜣螂们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蚂蚁们蜜蜂们已经在储备充足的家里享受着美味。
唯独蟋蟀,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它敲开蚂蚁的家门,寻求帮助。可是蚂蚁说,你不是会弹琴唱歌吗?你去唱歌吧!
于是,蟋蟀冻死在冬天的田野,带着自己的歌声飞上了天堂。
从此,世间便没有了歌声,只有马不停蹄地忙奔,陀螺一般地旋转。
此时,才发现,没有了歌声的世界即使在夏季也是一片荒凉。
从生存的角度看,蟋蟀的歌声不当吃不当喝,甚至不能顾全自己的性命,毫无价值。
从生产的角度看,蟋蟀的歌声没有产出,一阵风过,毫无痕迹,蟋蟀的付出是徒劳的。
蚂蚁和蟋蟀,你是哪一个?
假如你是蚂蚁,勤勤恳恳,拥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可是平凡的令人不够满意。花团锦簇的晴春、绿树阴浓的夏日、硕果丰满的金秋,你都没有放在眼里,只顾埋头劳作。为了享受在肃杀的冬季,错过了三季的好风景。
假如你是蟋蟀,快乐地跨越了三季,最终没有逃过悲哀的结局,直落了个懒惰的名声,备受嘲弄。
一个辛苦了三季,一个享受了三季。
一个日日忧作,一个天天歌唱。
一个受人称赞,一个遭人鄙弃。
你愿意是哪一个?
“三更灯火五更鸡”“富贵必从勤苦得”“少年辛苦终身事”。古人们说上进和奋斗,必然与苦相提并论,我们的文化里,皱着眉头吃苦耐劳是会受到褒奖的。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又总是制造出一种紧张得过了今天没有明天的气氛,无端增加人们的焦虑。延至今日,便成为那句广为人知,并奉为经典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
可是切莫忘记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人世间美好的事物林林总总,错过失去就在一瞬间。时间在一瞬间划过了指尖,红颜在一瞬间走过来流年,爱情在一瞬间渡到了对岸,徒留下在水一方的感伤。
我们的先祖在“岁聿其莫”时,听到了蟋蟀的歌唱,清醒地意识到“日月其除”。于是,他们告诫后人,一面是及时享乐,一面是勤谨工作,二者不可偏废,要“好乐无荒”。这是古代官员在岁末将至时的内心独白。身为官员,责任在身,不可抛下公务全然享乐。然而一年到头,总是三更五更,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实在难以忍受,都违背健康的要求。于是先祖们寻求的是一种平衡,这也是千百年来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支点。
当下,茫茫人海,人人忙碌,忙碌到没有自我,忙碌到失去方向,忙碌到平衡被打破。快速,向前,裹挟着每一个人慢不下来,也静不下来。喧哗,骚动,匆匆疾行。而总是在时间的尽头,在空无一物的空间,感慨喟叹。
当你高速前进时,一只蟋蟀冲你唱着: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老兄,过来歇歇脚吧!你会暂时停留一下吗?你会扭过头看它一眼么?甚至愿意和它一起,就做个蟋蟀,一起享受三季,一起唱: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老兄,过来歇歇脚吧!
�~��y�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