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4日,我在朋友圈有感而发记录了一段话:要懂得不破不立!一辈子的好人是伪好人,从坏人变成好人是真好人;一辈子都自信的人,往往只是一个自负的人,只有从自卑中挣扎出来且超越自己的人,才是真正自信的人;一个高雅的人是高高在,可望而不可及的人,只有俗过再雅,才是真正雅到极致的人。
如果我们再以此类推,会发现许多有趣的结论。比如:那些没做过小(大)企业、没做过差(好)企业,只做过大(小)企业,只做过好(差)企业的人,也算不得全面。因为没有比较,怎么知道孰是孰非?
这里强调一下,以上的好人、坏人等等,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否则世间就没有好人,都是坏人了。
2016年写了这段话以后,就没有在其他地方再引用,因为自己觉得从传统观念来看,没有理由让一个好人先变坏了,然后再变好。
现在看了《菜根谭》中的一段话,给了自己许多启发:
原文:思出世而无染者,须先谙尽世中滋味,否则无以持空寂之苦趣。
翻译:想要超凡脱俗的人,先应该尝遍世俗之中的趣味,否则就不能忍受超脱世俗后的空虚寂寞,无法体会以苦为乐的旨趣。
于是把思路重新梳理了一下:
1、从没有坏过的好人当然也是好人,只是没有从坏变好的人那么接地气;
2、一个好人真没有必要刻意去变成坏人,因为许多好人变成坏人后,就再也变不回来了!正如我常说的,在一个劣质的环境中,尽量少谈什么“适应环境再改造环境”,适应了就被同化了,最后想都不会想什么再改造环境了;
3、我们应该庆幸自己并不完美,这样才有机会从坏人变成好人。
什么叫从坏人变好人?为了更直观地描述,我举个典型的例子:《悲惨世界》的冉阿让,那是一个正儿八经由坏变好的人,最后好到什么程度,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 ----- 散发着人性的光辉。
尝过苦,才知道甜是什么滋味。否则一生在蜜罐子里长大,没有比较,怎么知道什么是甜呢?
再往深了挖,如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甚至涅槃重生,人往往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才能激发潜能,人往往在生死一线的时候才能破茧重生,就像周星驰在《功夫》中演绎的一样,被火云邪神打得经脉全断之后,才遇见了更美好的自己!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庆幸自己并不是那么完美的人,甚至就是个坏人,不要因此而背上沉重的包袱,活在过去的阴影中,因为恰恰因为我们的不完美,我们是坏人,才有机会做一个完完全全接地气的好人 ……
突然想起郭德纲那句话:雅与俗,俗与雅,相辅相成,雅代表的是品位,俗是一种穿透力,雅是荷花,俗是淤泥,没有淤泥衍有荷花。
看来郭德纲并不完全是为曾经的俗找理由,找借口,他真的是有这个境界。难怪能把德云社做得风生水起,有如此成绩仅仅靠能力是不足以支撑的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