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年断断续续读了几章,没能坚持下来。这次下定决心,一定要一鼓作气的读完。当慢慢将自己的思绪融入到书中,就一发不可收拾。累积六十个小时,读完了一百三十万字的《白门柳》。
前一两年,反反复复读过四五遍《明朝那些事儿》,自己的心情也反复随着明王朝起起落落。当李自成攻入北京的那一刻,我对他的仇恨简直到了极点。历届茅盾文学奖我都收入囊中,唯独迟迟不愿意收入《李自成 》。
《白门柳》记叙的是明朝覆亡前夕的崇祯十五年三月到当年的十二月;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之后,南明弘光政权在南京建立及其崩溃的崇祯十七年四月到次年的五月;以及同年六月到次年的五月,南明鲁王政权在浙东建立到全线溃败这三年中,传统知识分子的参政乱像。
有名有姓的人物上百个,主线人物只有钱谦益,柳如是,冒襄,董小宛,黄宗羲。其中三位男性主人公都曾是东林党的领军人物,两位女性都曾是秦淮河畔的名妓。在明朝时,三位东林党都曾经有共同的抱负,用自己的学识使国家中兴。两位女性却抱负各不同 。河东君柳如是是个有野心有抱负的不让须眉的巾帼,而董小宛则是一心追求爱情,心甘情愿为丈夫操持一生无怨无悔的传统女性。
在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中,寥寥几笔描述了一下钱谦益和柳如是,当时对钱的印象就是作为东林党的领头人物,在清兵南下时他居然毫不犹豫的开门迎降。内心给他打上的标签就是虚伪,叛徒,没骨气。但是读完《白门柳》,作者对他心理活动的细致描写,以及他对柳如是的感情,和后续的所作所为,我的感情天平也趋于平衡,更加的理智和成熟。
诚然, 大家对宁死不屈的英雄是敬佩的。但是,面对清军的兵临城下,国家与家人的取舍也是如此的难以抉择。冒襄就是被家庭‘拖累’的芸芸众生之一,他有年迈的父母,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柔弱的妻妾,这一切都拖着他,不能随心所欲的为国捐躯。他与他的社友们,有着同样的抱负,同样的热血,但是面对一大家子期盼的眼神,最后还是选择了苟且偷生。我觉得,这是人之常情,今天的你我也去不会比冒襄做的更好。
对于钱谦益,我也多了一份理解,少了一分幼稚的责备。面对柳如是的背叛,他没有怒不可遏,他选择了自省。在清兵南下时,柳如是选择了一死殉国,虽然未遂,但她作为一个弱女子,这种行为也是可赞可叹的。而他的丈夫,却选择了卑微,与柳如是比起来,他自己是如此的不堪。所以,她的背叛,就让一切在互相理解中化为轻烟,过去吧。在他们的最后十几年,一直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也算为自己的国家做着最后的努力吧。
对于黄宗羲,明末清初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等等。在《白门柳》中,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热血,他的无奈,他的焦虑,他的绝望。他是那样的直来直去,是那样的嫉恶如仇。在他的一次次的为人处世中,也许我们看到的是他的不够圆滑,他的正直让别人那么的下不来台,这都是我不曾了解的。但是就是他的偏激的执拗中,就蕴藏着民主的萌芽。他觉得为了一家一姓的王朝,牺牲那么多人是那么的不值得,大明王朝的腐朽和黑暗又令他一次次的绝望。他的革命思想,他的中兴抱负,他的有血有肉在书中都展现的淋漓尽致……
作者刘斯奋,用了十六年的时间,真真正正的十年磨一剑。读这样的书,真的是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这样的书读起来才是那么的意犹未尽。啰啰嗦嗦这么多,总结一句话,真是一本值得品读的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