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去窥看自己的心魄。
看《我与地坛》一定要平心静气的耐下心来慢慢品读,文章一段段不是很长,却都是作者在经历了生命赋予他的真正考验时,沉淀下来的人生至理。
作者在二十一岁时,脊椎患病导致双腿瘫痪,在这样一个本该狂妄的年纪,他却一次次思考着死亡,思考着解脱。他每天在地坛,在那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里,看着万物的生长,形形色色的过客,终于悟出死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是必将降临的节日,而人的关键是如何活着。
在那些迷茫黑暗的日子里,作者完完全全沉浸在自己的痛苦里,却忘记了比自己更痛苦更沉闷的是他的母亲。世界上千千万万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在自己的孩子被命运作弄后,她们所有那些愿望都会迅速转变成最低的祈求。可是她又不能自私的要求儿子为她着想,为她活下去。与其残忍的胁迫儿子,不如自己一次次咽下这其中的苦,只是在心里一次次的祷告让自己的儿子能碰撞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但当她的儿子最终碰出属于自己的那条路时,母亲早已猝然长逝。其实母亲能否分享他的成就并不重要,母亲的希冀他最终实现,不需要母亲的日日夜夜的牵挂。与母亲渐行渐远,终于奔出自己活着的意义,这,大概是每个母亲的最终愿望吧!
任何以自己的观念干涉别人爱情的行为,都只是一股逆流。
好运设计:今世的灵魂被困在残缺的身体里,他就一次次幻想着,更改着自己的好运设计。他希望自己的来世,有着健康的身体,有着美好的容颜,还有智慧的内心。他把自己设计成完美无缺,可是问题来了,当着一切如果都顺利的实施了,那么伴随而来的将是没有边际的无聊,和无法感知的幸福。那么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内心体验,而这体验是用痛苦换取来的,没有对应的苦,就无法体会那撞击内心的幸福感。而凡事执着于目的,幸福必然与你背道而驰。那么这所谓的幸运如何设计下去?唯有过程,对,就是过程,从生到死,最重要的只有这个过程。因为只有把过程过的精彩,才能与绝望和死亡抗衡,因为精彩的过程,任凭死神再神通广大,依然改变不了发生过的过程。
看着作者描写他过去生活的记忆和印象,他昔日的玩伴,邻居家的日常……不知道为什么我会有莫名的亲切感。作者是比父母还要年长一些的年纪,而对于他们那一代我倒是时常有着说不清的向往,不是向往那混乱的几年,是向往混乱过后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是现在的生活过于安逸,还是自己的生活太过平淡,自己又是那么的懒惰?无论是那一种,总之看着作者朴实到要真切的文字,感觉还是这样的文字更有穿透人内心的力量,这是作者一生的思考,是岁月的沉淀,是那么的自然流露,而却没有现在的浮夸和用力过猛。我还是觉得这样的文章更温暖,让人的内心更踏实,它轻轻的拂去你心上那层烦躁的灰尘,让你一点点的安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