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共勉
单位的几名同学科老师当中,我年纪最大,虽然痴长了年岁,可是和成熟睿智搭不上边,但是愿意和大家坦诚二十多年学科教学上的感受。充作闲聊而已。
当老师,免不了要上教研课,这是每个学期或每年必不可少的基本功课。怎样对待必上的教研课?上的好与不好,都是一节课,都不一定会带来明显的得与失,老师作为清水衙门,一节课也和利益相关不大。但是还是要尽自己的努力,用心上好它,不嫌麻烦,不嫌辛苦,多准备,多思考,多方努力,倾尽所能上好教研课。作为一名老师,教学水平是立身之本,教研课是教学水平最直观的也很真实的反映。一直没有拿得出手的上课水平,教学一直中不溜,会失去立足这个职场的底气,至少遇事是不能底气十足的。也许有的认为一节好教研课算不了什么,也许他是准备了好久、磨了又蘑,改了又改,是的,上了一节好的教研课并不能说明他的水平就如何如何。并不能从此他的课就都会好,但是,我们可以从此开始,从这一节课开始,慢慢总结,慢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进入上好课的门。你的这一节课能上好,说明你的能力,你就会从中得到许多经验,找到上课的路子。无论什么事,变好总有一个开始,上好课也是从一节课开始的,总要找到这个开始,那就从上好现在这一节教研课开始,以后就会越来越好,也许从此出发你就一直走上人生巅峰了。
怎样上好一节教研课?方法很多,大家都会有自己的心得。比如请老师指点,比如观看名师视频,比如自己录课回放,自己对空教室试讲等等。那么,要不要参与各级听课及其他的教研活动呢?会不会有时候觉得这些课上得也并不好,可能还不如我呢?有的讲座觉得索然无味,如坐针毡呢?为了不浪费时间,为了懒得跑路,我就不去参与了。还是要去参加。出去听课,很有可能遇到一些上得不如自己的课,首先,会让你更有自信,下次我也可以来主讲。其次,许多听课活动的目的不同,有的是示范课,作为学习的比较成熟的课来学习,有的只是研究课,抛出许多想法,供大家思考,给大家另外的思路,有的是竞赛课,要有自己的特色,体现鲜明的个人风格等等。所以,目的不同,你所学的点也不同,自己去甄别,吸收。多听几次,你就会发现这门学科的特点,把握住他最重要的精髓。尤其是一些以前从事其他学科的老师,还有点当不像,还有点找不准课程的神,更要多听,改变既有观念,认识对这门课,这也是上好这门课的基础。有部分老师,上了一段时间后,转调到别的学科,当然不是自己自愿的,是学校安排的,这里面可能也有一个原因是他还没有把握好这个学科的神,还不像这个学科的老师。大家还没有对他定位。所以要多听课,听的时候想想他为什么这么上?要是自己会怎样上?学生适合哪一种教法?有的老师教学设计好,临场表现欠缺,要是我会如何让学生更投入,临场效果更好?有的老师台风落落大方,语言清晰准确,和蔼可亲,我和他比,差距在哪里?我能把这一大段文字讲述清楚又能吸引学生听而不走神吗?他的语音语调。停顿是不是很有节奏?评课时,我能把我想的准确有礼的表达出来吗?我口头表达流畅吗?这些都可以促进我们提升。有的讲座很长,对于久不做学生的我们来说,觉得难熬,这些讲座讲的问题有和教学息息相关的,听听人家怎么做的。有对教学的理论指导,我们做事情,明里暗里,都有一个理论在指导,包括你上学、你日常生活,都有你自己的理论,所以首先改变对理论枯燥或与我无关,没多大用处的刻板印象。其次,觉得这些理论不赞同的话,在笔记上写下对他的疑虑之处,或者试着建立自己的观点,你觉得更为有道理的观点,依据在哪?都可以思考、写下来,下一个大师就是你了!哪一个专家、大师不是出自于此间呢?
教研员老师的说面试的时候写道:“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会决定面试的通过率。综合素质的准备,需要长周期的学习、经验和锻炼,短时间难以显著提高。”诚哉斯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太重要了,不管参不参加某些面试,都离不开,逃不了。如何提高他?老师说了,就是长周期的学习、经验和锻炼,离开学校的专门学习后,通过做好上课、听课、听讲座这些日常事务、思考总结,就会提高,原有综合素质高的会更好,欠缺的通过这些实战会提升。
对于从事的这门学科,很多人认为不重要,老师也地位不高,这些和我们国家古代以来的传统有关,和现行小学评价机制有关,等等原因,但是撇开种种功利,这门学科有他自己的魅力和独特价值,他有他的愉悦。当我们研究动物,植物,分析物质世界的种种,去探寻广袤宇宙的奥秘,去星空之中寻找答案,颇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自在。当我和这些呆得越久,就越会感觉到世界的奇妙,感觉到宇宙不枯竭的智慧和神奇。
写下这些也勉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