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
中山经(七)

中山经(七)

作者: 花露柳风 | 来源:发表于2023-08-09 18:24 被阅读0次

中次七经,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有草焉,其状如蓍,赤叶而本丛生,名曰夙条,可以为簳。

解析:本段落,不考虑“首曰”,“台之”只见于《吕氏春秋•慎大》。故而,借助《慎大》来理解本次经。并且,按其他段落中的里数,在《慎大》查找各自提示词,结果如下:

一曰贤主愈大愈惧愈强愈恐凡大者小邻国也强者胜其敌也胜其敌则(1026)多怨小邻国则多患多患多怨国虽强大恶得不惧恶得不恐故贤主于安思(1056)危于达思穷于得思丧周书曰若临深渊若履薄冰以言慎事也桀为无道暴戾顽贪天下颤恐而患之言者不同纷纷分分其情难得干辛任威凌轹诸侯以及兆民贤良郁怨杀(SD128)彼龙逢以服群凶众庶泯泯皆有远志莫敢直言其生若惊大臣同患弗周而畔桀愈自贤矜过善非主道重塞国人大崩汤乃惕惧忧天下之不宁欲令伊尹往视旷夏恐其不信汤由亲自射伊尹伊尹奔夏三年反报于亳曰桀迷惑于末嬉好彼琬琰不恤其众众志不堪上下相疾民心积怨皆曰上天弗恤夏命其卒汤谓伊尹曰若告我旷夏尽如诗汤与伊尹盟以示必灭夏伊尹又复往视旷夏听于末嬉末嬉言曰今昔天子梦西方有日东(300)方有日两日相与斗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伊尹以告汤商涸旱汤犹发师以信伊尹之盟故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西以进未接刃而桀走逐之至大沙身体离散为天下戮不可正谏虽后悔之将可奈何汤立为天子夏民大说如得慈亲朝不易位农不去畴商不变肆亲郼如夏此之谓至公此之谓至安此之谓至信尽行伊尹之盟不避旱殃祖伊尹世世享商武王胜殷入殷未下轝命封黄帝之后于铸封帝尧之后于黎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轝命封夏后之后于杞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武王乃恐惧太息流涕(500)命周公旦进殷之遗老而问殷之亡故又问众之所(520)说民之所欲殷之遗老对曰欲复盘庚之政武王于是复盘庚之政发(547)巨桥之粟赋鹿台之钱以示民无私出拘救罪分财弃责以振穷困封比干之墓靖箕子之宫表商容之闾士过者趋车过者下三日之(599)内与谋之士封为诸侯诸大夫赏以书社庶士施政去赋然后济于河西归报于庙乃税马于华山税牛于桃林马弗复乘牛弗复服衅鼓旗甲兵藏(656)之府库终身不复用此武王之德也故周明堂外户不闭示天下不藏也唯不藏也可以守至藏武王胜殷得二虏而问焉曰若国有妖乎一虏对曰吾国有妖昼见星而天雨血此吾(726)国之妖也一虏对曰此则妖也虽然非其大者也吾国之妖甚大者子不听父弟不听兄君令不行此妖之大者也武王避席再拜(776)之此非贵虏也贵其言也故易曰愬愬履虎尾终吉赵襄子攻翟胜老人中人(806)使使者来谒之襄子方食抟饭有忧色左右曰一朝而两城下此人之所以喜(836)也今君有忧色何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今赵(866)氏之德行无所于积一朝而两城下亡其及我乎孔子闻之曰赵氏其昌乎夫(896)忧所以为昌也而喜所以为亡也胜非其难者也持之其难者也贤主以此持胜故其福及后世齐荆吴(936)越皆尝胜矣而卒取亡不(946)达乎持胜也唯有道之主能持胜孔子之劲举国门(966)之关而不肯以力闻墨子为守攻公输般服而不肯以兵加善持(991)胜者以术强弱

东三百里,曰鼓钟之山。帝台之所,以觞百神也。有草焉,方茎而黄华,员叶而三成,其名曰焉酸,可以为毒。其上多砺,其下多砥。

解析:300处,“方有日”,结合下文,而知“鼓钟之山”,是说用了近半年时间,投入精力谋韩,得有南阳。进而,擂响东进战鼓,以求三地,而对鄢郢下手了。

又东二百里,曰姑媱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䔄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邱,服之媚于人。

解析:500处,“命”,结合下文,而知“姑媱之山”,是说让昌文君辞掉左丞相而去掌管阳翟。也就是去阳翟负责实施占韩入楚。

又东二十里,曰苦山。有兽焉,名曰山膏,其状如逐,赤若丹火,善詈。其上有木焉,名曰黄棘,黄华而员叶,其实如兰,服之不字。有草焉,员叶而无茎,赤华而不实,名曰无条,服之不瘿。

解析:520处,“说民”,结合下文,而知“苦山”,是说用心安抚韩人,以利反秦。对韩国将士,要善于呵斥,俘获其心。也就是表面降秦,实际服顺于我。

又东二十七里,曰堵山。神天愚居之,是多怪风雨。其上有木焉,名曰天楄,方茎而葵状,服者不㖶。

解析:547处,“巨桥”,结合下文,而知“堵山”,是说以阳翟为切入点,占韩地,图入楚。也就是打通入楚的道路。

愚居,《列子•汤问》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又东五十二里,曰放皋之山。明水出焉,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苍玉。有木焉,其叶如槐,黄华而不实,其名曰蒙木,服之不惑。有兽焉,其状如蜂,枝尾而反舌,善呼,其名曰文文。

解析:599处,“内”,结合下文,而知“放皋之山”,是说向外放风腾要取代韩王安,以从内部瓦解韩人。并对腾重用,造成他要灭韩的氛围。

放皋,《吕氏春秋•慎行论》言:“皋子,众疑取国,召南宫虔、孔伯产而众口止。”

又东五十七里,曰大【非古】之山。多㻬琈之玉,多麋玉。有草焉,其状如榆,方茎而苍伤,其名曰牛伤,其根苍文,服者不厥,可以御兵。其阳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三足龟,食者无水疾,可以已肿。

解析:656处,“之府”,结合下文,而知“大【非古】之山”,是说在朝廷上不赞同李斯先灭韩之说,私底下却推动灭韩。这样,隐讳自己真实意图,嘴上不积极,行动上积极,以谋取占韩三地。

非古,合书。据元人吾丘衍《学古编》等书,李斯,字通古。

又东七十里,曰半石之山。其上有草焉,生而秀,其高丈余,赤叶赤华,华而不实,其名曰嘉荣,服之者不霆。来需之水出于其阳,而西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鯩鱼,黑文,其状如鮒,食者不睡。合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洛。多縢鱼,状如鳜,居逵,苍文赤尾,食者不痈,可以为瘘。

解析:726处,“国之妖也”,结合下文,而知“半石之山”,是说腾接受灭韩委任。也就是与腾合力灭韩。

又东五十里,曰少室之山。百草木成囷,其上有木焉,其名曰帝休,叶状如杨,其枝五衢,黄华黑实,服者不怒。其上多玉,其下多铁。休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洛,其中多䱱鱼,状如【執皿】蜼而长距,足白而对,食者无蛊疾,可以御兵。

解析:776处,“之此”,结合下文,而知“少室之山”,是说经过百十来天运作,占韩有了眉目。也就是派人联络上韩国大臣,并能操控之。

又东三十里,曰泰室之山。其上有木焉,叶状如犁而赤理,其名曰栯木,服者不妒。有草焉,其状如【艹术】,白华黑实,泽如蘡薁,其名曰䔄草,服之不昧。上多美石。

解析:806处,“使”,结合下文,而知“泰室之山”,是说这为自己赴鄢郢坐镇,提供了前提保障。也就是占韩得以利用韩人。

又北三十里,曰讲山。其上多玉多柘多柏。有木焉,名曰帝屋,叶状如椒,反伤赤实,可以御凶。

解析:836处,“也”,结合下文,而知“讲山”,是说到鄢郢可立即布置入楚。也就是事先组成了指挥部。

又北三十里,曰婴梁之山。上多苍玉,錞于玄石。

解析:866处,“氏”,结合下文,而知“婴梁之山”,是说魏、韩为邻,同出于晋国,必须稳住魏国。也就是积极争取魏国。

又东三十里,曰浮戏之山。有木焉,叶状如樗而赤实,名曰亢木,食之不蛊。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河。其东有谷因,名曰蛇谷,上多少辛。

解析:896处,“忧所以为昌也”,结合下文,而知“浮戏之山”,是说把占韩戏份想充分些,有益处。也就是功课做足了,以后的辛苦就少了。

又东四十里,曰少陉之山。有草焉,名曰【艹岡】草,叶状如葵而赤茎白华,实如蘡薁,食之不愚。器难之水出焉,而北流注于役水。

解析:936处,“越”,结合下文,而知“少陉之山”,是说占有临楚界的韩地,入楚也就直达了。进而,建立跨楚界的根据地,也就不成问题了。

又东南十里,曰太山。有草焉,名曰梨,其叶状如荻而赤华,可以已疽。太水出于其阳,而东南流注于役水。承水出于其阴,而东北流注于役。

解析:946处,“达”,结合下文,而知“太山”,是说入楚后,亮明楚太子身份。这样,有利于举事及登楚王位。

又东二十里,曰末山。上多赤金。末水出焉,北流注于役。

解析:966处,“之关”,结合下文,而知“末山”,是说最后一关乃举事。本年度开始思考举事可能遇到的具体问题。

又东二十五里,曰役山。上多白金多铁。役水出焉,北流注于河。

解析:991处,“胜”,结合下文,而知“役山”,是说确保举事能毕其功于一役。也就是入楚开战必胜。

又东三十五里,曰敏山。上有木焉,其状如荆,白华而赤实,名曰葪柏,服者不寒。其阳多㻬琈之玉。

解析:1026处,“多”,结合下文,而知“敏山”,是说在多变中敏锐捕捉战机。入楚开战安排,以入冬登王位为底线。

又东三十里,曰大騩之山。其阴多铁、美玉、青垩。有草焉,其状如蓍而毛,青华而白实,其名曰【艹狼】,服之不夭,可以为腹病。

解析:1056处,“危”,结合下文,而知“大騩之山”,是说一切险中求,掩人耳目。去年借攻打赵国狼孟之机,将兵马藏身于秦军,就是为入楚从秦军内部发起致命一击所打算的。

凡苦山之首,自休与之山至于大騩之山,凡十有九山、千一百八十四里。其十六神者,皆豕身而人面;其祠,毛牷用一羊羞,婴用一藻玉瘗。苦山、少室、太室皆冢也,其祠之,太牢之具,婴以吉玉。其神状皆人面而三首,其余属皆豕身人面也。

解析:其一,上述一、二部经文字,有19个段落,亦即分19层意思。

1184与各段落中的里数相差128,此处“彼龙”,为首段提示词。结合上下文,而知“休与之山”,是说令人伤脑的事都得以解决。占韩入楚的棋局已摆下,拟定百日灭韩,一切尽在掌控之中,只待行动了。

其二,苦山、少室之山、泰(太)室之山,是重点段,主要讲占韩入楚;其他十六个段,为附属,主要讲利用降将腾及依托南阳。概言之,前者讲目的,后者讲手段。

本次经,秦王政十六年之记,故将《史记•秦始皇本纪》对应年度所记附下:

十六年。九月,发卒受地韩南阳,假守腾。初令男子书年。魏献地于秦。秦置丽邑。

相关文章

  • 山海经|山经|中山经七

    中次七经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

  • 《山海经》

    《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其中山经五卷,海经十三卷。 山经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和中山经,共5卷。 海...

  • 山海经中山经中次首经破解版(图文版二)

    山海经中山经中次首经破解版(图文版二) 作者:大禹昆仑 2018年11月6日 中山经首经: 地理范围:非洲大陆 《...

  • 《山海经》原文译文——《中山经》之七

    原文: 中次七经苦山之首,曰休与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所以祷百神者也,服...

  • 《九歌》30之山----鬼,深层次的森然

    《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又东二百里,曰姑瑶之山。帝女死焉,其名曰女尸,化为蘨草,其叶胥成,其华黄,其实如菟...

  • 山海经•中山经

    中央第一列山系:薄山山系之首座山,叫做甘枣山。共水从这座山发源,然后向西流入黄河。山上有茂密的杻树。山下有一种草,...

  • 山海经之帝屋

    读山海经解上古之谜三百六十四:帝屋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18年12月10日 中山经中次七经中记载了一种植物:...

  • 山海经之神天愚

    读山海经解上古之谜三百六十三:神天愚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18年12月10日 中山经中次七经中记载了一个神:...

  • 山海经•中山经2

    再往东二十里,有一座历儿山,山上有茂密的橿树,还有茂密的杤树,这种树木,茎干是方形的而叶子是圆形的,开黄色花而花瓣...

  • 《山海经》之中山经

    中央的第一列山脉薄山的第一座山甘枣山。 共水从这里流出,向西流入黄河。 山上多长杻树,上下多长一种草,像葵菜的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山经(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ao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