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然,还是要聊设计聊交互,只是这得从今天一身的酸痛说起……
下午在健身房教练带我做器械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动作慢一点,肌肉找到感觉!当我照做时才发现,动作慢下来,才有时间去体会哪里在发力,哪里在借力,哪里该调整,才有机会体会到一个标准动作会让我有多爽(累)。
练完腿一点一点匍匐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之前跟学书法和电子琴的朋友聊天时,居然听到他们说过几乎一样的话:写/弹慢一点。练书法时字写慢一点,能细致地感受到每一笔的力道轻重和走势缓急,才能发现错误调整用笔,不然快速几笔过去,有的笔画侥幸写得好却不知道怎么能再写这么好,写得差却也在下一次快速用笔中难以修正。练琴时一开始急于弹得快,总想要快速成曲,却难以细细研究指法和每一个弹指的动作。练琴的朋友跟我说:你现在能多慢,以后就能多快。(后来想想这句话真特喵太有道理了!)
健身时急于完成动作而快;
练字时急于行云流水而快;
练琴时急于曲子速成而快。
说来惭愧,我以前总是比较快……
快的不止这几个,还有刚开始学做设计的时候,更快(却并没有更高更强)!记得那会做设计,很容易凭着感觉走。就拿设计软件界面来说,在做页面布局、信息分类的时候,都是脑海里快速闪过类似产品,然后以一种“他们这么做,我这么做也不会怎么错”和“大家都这么做”的心态,很快就完成了当时的设计。说快,那是真的快。因为没有用太多时间思考,也没有打磨和自我迭代,仿制+微调一堆界面出来,做过的人都知道,真的很快。(现在回看起来,全是黑历史,简直无fuck说)
后来做的设计多了,直到现在工作,经常会想一想,才觉得那时候做得太快太赶,需要慢下来去思考去沉淀。
逐渐地,我领悟到交互的设计是靠“理”的。几乎每一步每一点的设计,都要有理可依。大到交互规范的设定,小到每一个按钮的位置顺序,基本上从开始设计到提交完成,每走一步,都要有一番依据。拿原型图来说,如果只是作图,用Sketch或者Axure出图,超级快。听着歌喝着茶,快意飞马大口吃瓜,嗖嗖嗖要多快有多快。但自问一下,这里面的每一处设计,真的都认真思考过了么?当然大体上,我们该思考该琢磨的还是有的,但怕的是,细节上,小地方上,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我们太容易想当然,我们太容易凭着感觉去设计。(我好像悄悄地把主语换成了“我们”)比如:
为什么选用了顶部导航?
退出登录的按钮就非要和大家一样是红色的么?
注册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选用邮箱和手机号做账户名?
卡片信息流之间的淡色分割线一定要有么?
……
我们往往容易在长久使用其他产品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固化印象,这些既有的印象在无形和不知中慢慢影响甚至操控了我们的设计行为。在做一些细节设计的时候,可能会直接去从脑海资源库中提取这些印象然后用到自己的设计中,自己可能没发现有什么问题,评审的人可能也是固有印象的持有者,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有些细枝末节的设计,就在一种全体的“默认”下悄然通过了。然鹅大家都这么做并不能成为我们也这么做的理由。做设计的时候如果没有慢下来去思考,很多地方就成了想当然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很多时候经不起推敲,不然试试做成作品集面试一下就知道了。
说了这么多(并不多),其实是反思自己有的时候对一些细节上的设计容易凭经验和感觉一笔带过。当项目结束做整理的时候,跳出当时的自己审视自己的设计,才发现有的地方,做快了。
愿与诸君共勉!
当然了,交互原型的手头工具,还是越快越好,可以快一点,再快一点……
分享请随意,若转载发布,请联系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