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门尼德(Parmenides of Elea,约公元前515年~前5世纪中叶以后)出生在爱利亚(南部意大利沿岸的希腊城市)的古希腊哲学家。他是爱利亚学派的实际创始人和主要代表者,是色诺芬尼的学生,同时也受到毕达哥拉斯派成员的影响。主要著作是用韵文写成的《论自然》,如今只剩下残篇。
爱利亚学派一、“存在与思想的一致性原则”
《论自然》中,女神在指点迷津时,提出了两条研究的途径:一条是“存在存在,不可能不存在”;另一条是“存在不存在,非存在存在”。第二条则根本不可能,因为“非存在你不认识也说不出”。所以,第一条路被称为“真理之路“,第二条路则是“意见之路”。巴门尼德认为如果有一样东西真的存在,它一定能够被谈论,能被谈论,一定能被思想。能够被思想跟真正的存在是同一回事,即“能被思想的就是存在”。这个命题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不仅是对概念性认识的本质的第一次规定,成为西方哲学史上理性主义哲学的经典公式。
第一,存在是唯一的、连续的和不可分的。存在的唯一性或单一性在于它的连续性和不可分性。按照他的观点,“存在不可分,因为它整个完全相同。它不会这里多一些,这样便会妨碍它联结;它也不会那里少一些,存在充盈一切。存在的东西整个连续不断,因为存在只能和存在紧接在一起。
第二,存在是永恒的,不生也不灭。从来源上看,存在无生成。假如存在是生成的,只有两种可能,或生于存在,或生于非存在。但这两种可能情况都不成立。因为如果它生于存在,就预先假定了另一个存在的存在,违反了存在唯一的规定;如果它生于非存在,则更加荒谬,因为存在绝不可能由非存在生成。其次,从时间上看,存住亦无生成。所谓存在,既不是过去曾经存在过,也不是在将来才会存在,而是整个地现在存在着。如果存在是生成的,就只可能在过去或将来生成,但这是于理不通的。因为如果它在过去或将来生成,那它现在就会不存在。所以无中不能生有,“生成是子虚乌有,灭亡同样不可言名“,存在只能是永恒的。
第三,存在是不动的。“存在被局限在巨大的锁链里静止不动,它无始无终,因为生成和消灭已被真信念所逐,消失得无影无踪。它保持着自身同一,留在同一个地方,被在它所在的地方固定,强大的必然把它禁锢在这锁链中"。
第四,存在是完满的。存在“有如一个滚圆的球体,从中心到每一边都距离相等,它不应当在任何地方多一些或少一些。既没有什么非存在妨害存在的东西相联结,也不会在这里大一些那里小一些,它完全没有任何差别,从所有方面到中心的距离都相等”。
第五,存在是思想的对象。一方面,思想的对象只能是存在,不能是非存在。“作为述说、思想一定是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存在,而非存在是不存在的“如果没有思想表达于其中的存在的东西,你便不会找到思想”。另一方面,存在也只能由思想把握,靠感觉是无能为力的。在感性认识中不可能确立知识与对象的同一性,唯有理性认识才能达到这一点。
相信始基即一般、本质是真实存在的观念,成为古希腊时代的现实的民族精神,一代代智慧精英的论述、沉淀,也深刻的影响到巴门尼德,他的“同一”命题带有概括性和总结性,脱离不开始基哲学家们所铺垫的思想背景。
二、轶事与名言
“不要以你茫然的眼睛、轰鸣的耳朵和舌头为准绳,而要用理智把有关的争辩判明。”
巴门尼德有一首长诗叫《真理之路》,诗里面描写自己来自“无知”的黑夜,在人群中“孤独地”走着自己的道路,最后得到“女神”的教诲,让他进入冥界,要知道生就要先知道死,这样生命才有完整性。最后女神向他伸出“右手”,表示肯定他觉悟了真理。
根据柏拉图的记载,苏格拉底在年青的时候(约当公元前450年左右)曾和巴门尼德会过一次面,当时巴门尼德已经是一个老人了。柏拉图说:“巴门尼德值得我们尊重与敬畏。他说的那些话你要担心的是你懂不懂,而不是他说的对不对。”
黑格尔认为,只有当巴门尼德提出 Being 概念时 ,西方哲学史才真正开始。Being始终是西方存在论 (ontology,又译本体论 ) 的核心范畴 , 实际上也是整个西方认识论的基础。
参考文献:
罗素,《西方哲学史》
得到app,傅佩荣的西方哲学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