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覃杰总是说到一个词,叫做“读书丧志”,因为某些人总是声称他们一年能读100本书,甚至读200本书的情况。
那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读书的逻辑是这样的:
1、眼睛不是扫描仪,一般阅读速度会快于理解速度;
2、认真读,不是大致的随便翻阅;
3、读的是非消遣类小说;
按这个逻辑读一本书大概需要的时间:
1、读一本书的时间相当于一字不差的念完的时间;
2、假定念完一本书的需要八个小时,其实阅读要花费的时间是远远大于这个时间;
3、被打断,走神,遇到无法理解的内容,做笔记,停下来思考等等都会增加阅读时间;
4、如果阅读时间按每天三个小时,周末六个小时来算,每年合计1248小时,能读36本书。
——这还是假定你的每一分钟都是注意力集中,理解总是顺畅的情况下。
刘润老师在《如何提高自己的料肉比》中说到他的听书方式:他每年用于听课的时间是1000个小时,这样每天平均3个小时。
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呢?利用的时间是出差坐飞机途中,上下班的路上,甚至是洗澡的时间。
他听课的速度是正常频速的两倍,这样呢虽然花了三个小时但他听了六个小时内容的课程,相当于一年2000小时。
对比笑来老师在21年的读书数量是63本,总的阅读时间计算公式如下:
63/36*1248=2148小时。
结果跟刘润老师是差不多的,看来已是极限。
当列出这些数据来进行对比的时候,发现那些所谓的快速阅读的人是根本不可能读完100到200本书的。
去年刚加入007时,因为输出需要倒逼输入,我在两个月内完成了10本书的阅读,可实际上仅仅是念完,很多内容根本没有理解透。
好的读书计划不仅能持续输入知识,而且可以学以致用,达到认知上的进步提升。
同样的,身边的战友都太爱学习了,很感谢他们邀请我参加各种类型的学习课程。
但是如果每天只是读书,你哪有时间做事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