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母亲九十一岁了。侍候母亲的日子里,听她最多一句话:能活这么大岁数,知足了。
四年前圣诞节,母亲突发轻微脑梗住进医院。出院后,立即从家政公司雇了保姆。可是面对毫无血缘关系,难知根知底的陌生人,母亲显得束手无奈,心无所依,每天过得并不开心。
一次在母亲家,偶尔听见母亲喃喃自语:怎么圣诞节就病了?我晓得,信奉基督教的母亲,渴望去附近东关教会做礼拜,寻求精神上的寄托。每逢周日,天色微明,便搀扶母亲下楼,开车前往教堂……那段日子,满足心愿的母亲好比换了一个人,精神焕然一新。
![](https://img.haomeiwen.com/i3788472/debf2b7e6727d651.jpg)
原以为雇了保姆,母亲时时有人照顾,没有了后顾之忧,结果却不尽其然。四位保姆时断时续上门服务,其间,母亲脑梗复发,新添心梗,让家人猝不及防。
2017年年底,去往死亡路上,母亲捡回了一条性命。打那,母亲几乎丧失了生活自理的能力。倘若依赖外人,母亲势必愈发孤寂脆弱,心神难安。因此毅然打消再雇保姆的想法,一心在母亲身旁守护。
二年匆匆时光,切切体验侍候母亲的日子实属不易。假若缺乏耐心与用心陪伴,所有的所有恐怕难以为继。
![](https://img.haomeiwen.com/i3788472/451c3320c4f63f4f.jpg)
平日里,最爱吃母亲包的饺子。在外工作十余载,下过的饺子馆不计其数,但总是感觉母亲的饺子味道最香。
母亲喜欢吃饺子,我便和面、垛馅、拌馅、擀皮。饺子好吃在馅上,喂好的肉馅端至母亲面前,她会细细嗅着,舌尖添添,说再放二勺油,加半勺盐。依照母亲吩咐去做,煮熟的饺子依然是原有的味道。
留下的后遗症,母亲左手的握力极差,拿东西吃饭几乎都用右手。只是每次包饺子,母亲全然忘记了左手的不便。擀好的饺子皮递给她,放馅,捏皮,双手并用。因饺子边缘渗出了油,下锅后馅皮分离,变成了沸腾的片汤。
不忍阻止母亲的积极性。这样,母亲还以为是无所不能的正常人,还以为是有用可为的充实人。听到饺子包得棒棒的夸赞,母亲如同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布满皱纹脸上绽放着开心的笑容,俨然如同一个老小孩。
![](https://img.haomeiwen.com/i3788472/6010d68fcb84bc3b.jpg)
垂暮老去的母亲,身体状态一天不如一天,内心世界却很丰富。有时念起,谁谁怎么好久没来电话?其实,母亲所提及的人,有兄弟姐妹、有单位老同事、有同楼老邻居。或许隐隐约约感觉多数人已不在世上,再不会电话里相互倾诉心里话。轮椅上的母亲不免会有唉声叹气的时候,也曾偷偷抹过眼泪。
如何转移母亲的注意力,想了些办法。从京东淘回带气泵带灯光的鱼缸,从鱼市精选几尾金鱼。母亲望着鱼缸中游弋的鱼儿,一扇记忆的窗打开。"你一二岁时,妈用玻璃瓶养了几条小鱼,冬天屋里太冷,瓶子水都结冰了。"
为增强母亲双手的力量,在微拍堂购得金丝竹圆珠手串。以便让母亲每天抚摩,数出手串有多少颗珠子。"一颗、二顆、三颗……十三颗吧?""是的,是13颗珠子。"回应后,立刻为母亲竖起大拇指,赏个大大的赞。赢得了鼓励,母亲又捻动手串圆珠……
孝敬母亲,不只需要物质的投入,更多时应是精神上的给予。去教堂、包饺子、赏金鱼、数圆珠……简单不能再简单桩桩小事,无疑排解了母亲的低落情绪。对于我,从中体味到生活从来不会厚此薄彼,从来都是爱出者返爱。母亲由此安然无恙,这让我内心宽慰了许多,小有些成就感。
世间最大的遗事,何尝不是"子欲养而亲不侍"。母亲如此高寿,或许是她几世修来的福份。
侍候母亲尽管辛苦、耗神、羁身,但毕竟有及时行孝的机会,经历着荣光于身的过程。更何况,母亲健在的一天,就无须担心"失业",无须惧怕"下岗"。即使母亲抵达人生终点站的那一天,回念侍候母亲的珍贵时光,足以踏实且安然,足以无悔而无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