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共教育因素:
公共教育,即公立学校,传授学生知识。广义上讲,我们的公共教育不会告诉我们阅读的重要性。当然,我并非在否认公共教育对阅读的重视。公共教育对阅读可谓万分重视,甚至在考试中设立有关书籍阅读内容的相关问题。但是,那些书往往不会引起一般孩子的兴趣。至于为何如此呢?我将在后续的“家庭教育”板块写下我对其原因的见解。
公共教育对阅读的“重视”同时在引导学生热爱阅读本质上缘木求鱼,甚是南辕北辙。我们的教育并没有告诉学生阅读的乐趣以及重要性,而是一味地追求成绩。当孩子还没有被培养出自主阅读的能力时,被运用压迫式的方式让其阅读,我想,这并不是引导孩子热爱阅读;相反,这样的行为更大程度上将孩子与阅读愈拉愈远。谁愿意在别人的强迫下做任何事呢?我想,孩子更是如此。
再者,公共教育潜移默化地教导孩子:做事就要立竿见影。学校中,这个“立竿的影子”就体现在成绩上。阅读并不能使孩子在短时间内在成绩上获得质的飞跃。阅读甚至不能使孩子在短期内见到太大的成效。在这样的理念下,为何我们还要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阅读上呢?与其如此,不如将时间投入到可以快速提升成绩的课外班或“即时满足(instant gratification)”。
2. 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教育固然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许多家长愿意花大价钱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各种有名的“教育”机构中学习。为何我要在这里的教育二字打上引号的?教育很多已然商业化。这些机构大多只是打着“教育”的旗号,名副其实地赚钱。教育与培养不是他们的本职,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很明确,赚钱。
更有家长认为:“钱花到了,学不学得好看你自己。”花钱不是教育的目的。认真地为孩子做好身教榜样的家长,教育的成果要比五六位数的课程来得更加直接。
许多时候,家庭教育简单粗暴地抹杀了低龄儿童热爱上阅读的可能性。此刻还需引用东野圭吾《恶意》:
现在的父母自己都不看书,却一味逼着自己的孩子去读。可是由于自己没有阅读的习惯,所以也不知道该给孩子看什么才好,结果只能把政府推荐的图书硬塞给他们。不过,那种书内容通常生硬而无趣,只会让孩子更加讨厌书本。这种恶性循环应该会周而复始吧。
3. “即时满足”与“延时满足”
即时满足,顾名思义,指当下的满足。这种满足感多来自于浏览社交媒体,观看视频,玩游戏。延时满足,指愿为长远目标而放弃即时满足。本文中,延时满足指代阅读。但,阅读可以是苦闷乏味的,也可以是意趣横生的。
我们会愿意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吗?倘若阅读对我而言是枯燥的,为何我还要花费时间与精力在阅读上,而不是手机上呢?即时满足可以带来我们的,是阅读(延时满足)无法给予我们的。
不过,阅读能带给人们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又是即时满足永远无法比拟的。缺乏引导的孩子便很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沉浸于即时满足之中无法自拔。要说我们的公共教育给予孩子们引导了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们的公共教育给予了孩子们恰当的引导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当我还在北京一所初中就学时,我热衷于卡夫卡类作品。我的老师见状告诉我:“你天天抱着那个读,能读出什么?有这个时间,不如把你那分儿往上提提呢。”诚然,我的经历或许只是个例。更大程度上也只是,我这么一说,您这么一听。
再者,也是最重要的。若您是一位家长,试问您读书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