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杀死京剧的七种武器之要命的“与时俱进”
悲鸿兰芳 2016-08-12
戏迷有的时候如球迷,只要是喜欢的,那就一切都好,因为对京剧的顶礼膜拜,就容不得别人说半个“不”字。我在某论坛痛骂了济南京剧艺术节的某获奖新编作品,就遭到戏迷的反对甚至辱骂。
新编历史剧《正父考》
对于所钟爱的“艺术”而言,如果被我这等人肆意“侮辱”,激烈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尽管这些蒙面大侠诅咒了我的生命权。没有办法,在京剧危如累卵的今天,戏迷的心灵也格外脆弱,难免有“邪教式”的情感和宣泄方式,这恰恰说明他们对这门艺术的热爱。
于我而言,早就在思考关于京剧新编戏的问题,一个现象是,自上个世纪末《曹操与杨修》《狸猫换太子》《宰相刘罗锅》等少数新编戏以来,就没有成功的、久演不衰的新编历史剧。相反,我们倒是看到于魁智系列《满江红》。
《袁崇焕》《梅兰芳》《走西口》、吴汝俊《大唐贵妃》系列等一个个鸿篇巨制如鸿毛般飞过而不留痕。。。
于先生 新编京剧《袁崇焕》
上一届的国家领导人有集体看戏的习惯,这表明了他们对传统艺术的扶持态度。但是即便如此,好的作品仍然越来越少,最终堕落到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晋德裕-走西口》《辛弃疾》都能得一等奖的地步。作品少,京剧人口逐渐减少,在北京,普通百姓已经看不起戏;在全国,除了京沪两地,各种院团只要演出必然赔钱,京剧演出无法走入市场,京剧从业者挣扎在低水平的生活线上。。。。
新编京剧《走西口》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京剧界并不愿意承认京剧的衰落,每一场晚会的开场曲除了歌颂“盛世风华”之外,便是“锦绣梨园”,什么喜看京剧新苗绽放、桃李满天下之类的,天下第一老生于先生和天下第一美女青衣李小姐,当你们唱着口是心非的唱词的时候,不觉得心里有愧么?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还在口口声声“振兴”京剧。那么有谁想过,经过振兴后的京剧,又是以何等方式存活于天地间呢?是演出场场爆满?是京剧从业者丰衣足食?全国人民都喜欢唱戏?——那是不可能的。
其实,京剧应该切实考虑的是如何在多元化的21世纪“合理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口头上的“振兴”。
我们面临的新世纪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不存在“取代”和“消亡”的概念,而是以各自的方式“合理存在”。
有人说京剧应该“与时俱进”,那么什么是与时俱进?京剧该追随现代艺术的模式去发展?于是,一大群人,就打着“振兴京剧,与时俱进”的口号去创编新剧,这种创编的过程大致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内容,一是形式。内容上,强化京剧的戏剧化特征,即强化情节,营造起伏跌宕的戏剧色彩,这一点是对传统京剧的改良,很有道理,另一方面,在内容上融入现代化的思想内涵,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往往改革者的步子太大,用当代思维去诠释旧时的人物和事件,就显得不那么真实了;从形式上看,改革者们大量地利用了舞台效果,什么服化道灯光电子设备等等,这也无可厚非,但是属于京剧自身艺术规律的东西不能随便乱改,比如《辛弃疾》同志就取消了髯口,满嘴现代台词还用韵白来读,那就是胡搞。当年戏剧家布莱西特对梅先生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德的不同艺术体系做了比较,梅兰芳体系的核心就是,通过虚拟的程式化的形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以虚拟的意象描摹真实的情感和内容。于是我们看到那个世界戏剧史上最著名的例子:梅兰芳先生只用一根桨,配上优美的音乐和锣鼓,把浪里行舟的体现得淋漓尽致,欧洲人都看懂了;而同样是行船的情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舞台上造了一艘大船,下面安上轮子,船的下摆用布营造了波浪的形状,再用鼓风机吹东那些布做波浪状,再用二十多人推动大船从舞台上滑过。。。。这就是梅兰芳体系和斯坦尼体系的区别,可是如今的京剧新编戏,我看到越来越像斯坦尼的那套了,这就是舍近求远,违背艺术规律的改革!
具有越剧风格的新编京剧《辛弃疾》
不能否认我们国家文化政策对京剧院团在“创编”上的要求,不能否认这些创编者付出的劳动,但是,这些都不是“胡编乱造”的理由。事实上,这些创编是很难有希望的。“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看到的是,曾经在上个世纪末风靡全国的港台文化,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些歌曲、电视剧如今已经被迅猛发展的内地文化所替代,而内地的电影也不可避免地走向欧化、好莱坞化,在这样巨大的文化冲击下,京剧如何生存?我们搞创编,但是好的剧作家会给京剧写本子么?真正好的京剧作家为什么不去写电影、电视剧剧本呢?当京剧作为戏剧,已经失去了“一剧之本”的时候。你能指望出什么好的作品?
今天还有一个怪现象,就是所谓的现代艺术从业者们,喜欢拿京剧开涮。如花儿乐队,如张继刚,如陈凯歌。这并不是京剧之幸,因为这无从改变而只会更加明确京剧在艺术领域的从属地位,这未尝不是悲哀——只有这些占据主流的艺术从业者们黔驴技穷了才会想到京剧,这是中国文化的悲哀,也是京剧的悲哀。中国人不重视自己的文化也久矣,这样的状况不正常,但你无法改变。这也注定了京剧只能在一个边缘化的地位存活。当你祖宗积累下来的瑰宝尚且如此地位的情况下,你搞什么创编,于京剧的所谓“振兴”,能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现实的问题,还是应该考虑京剧的“存在方式”。我们还是该欣喜地看到,这个世纪以来,随着所谓国力的增强、地位的“提高”,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在转变,多少有了点“文化自信”。《论语》不是受到了重视么?其实这倒给京剧提了个醒,如果京剧能够以《论语》那样的方式存在,又有什么不好?我们可以曲高和寡,我们可以墨守成规,但我们不至于死,不至于进博物馆,我们就安心于“少部分人的艺术”,有何不可呢?事实上,西方的歌剧、话剧也不是大众文化啊。
如果我们只有一点点精力,如果我们只有一点点钱,那么把它花到刀刃上吧,可别搞什么“新编历史剧”了,因为即便是那些精品《白蛇传》《野猪林》和80年代的《曹杨》,也只有我们这么几个人看。
换言之,即便是“振兴”,也该在“普及”和“传播”上下功夫,可别再“新编”糟蹋钱了,全国各地一起新编,可要了京剧的“命”了。
阅读 336046
精选留言
写留言
10
滑静洲
戏迷也不是"力把儿摔恔"给么儿吃么儿。什么叫新编那亇叫什么小剧场。纯淬拿京剧糟攺,花钱不少糟踏钱,用角儿不少糟踏人才,花费精力不小又是设计唱腔又是编排导糟踏京剧的玩意。哪亇新"作品"立得住,哪段儿唱词能传唱,还是务实务本多学几出老戏传承好了就不错,"移步不换形"记住前辈大师的教导。
9
老张
我认为,京剧的发展,首先得要继承,我最反对在京剧里加入西洋乐器,感觉不伦不类,希望现在的那些所谓艺术家,不要把我们老祖宗得东西给糟蹋了,拜托了。
9
净莲瑞光
京剧就是被于先生这样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折磨死的,于应静下心来,反问自己余派传统老戏有多少出?自己能演几出?演的又如何?恐怕加上革命戏旅游戏新编戏也不过三五十出吧!
8
大海
悲鸿兰芳很好应从四大名旦前辈顺序介诏及四小名旦四大须生和谁办的什么科名及出名艺术家是谁代表做是什么丑行前辈肅长华马富祿应当前也要介绍一下为好梨元世家何宝臣
6
通天教主
用话剧导演排新编戏乃糟蹋京剧,写意艺术与写买艺术何干?此乃拆了真庙盖假庙!
6
兆老金蟾
这篇文章写的何等好啊!分析了京剧的前途和目前走的湾路!因为京剧涀在就像63军是的开始被政治需要控制的太深了!艺术就不被重视了!除去江青弄的八个栙板戏、以后编的现代戏和所谓的新编古装剧都是谭花一现!因为都是洋玩艺!灯光、西乐、真是话剧加唱。不伦不类的、好象熬冬瓜、本应出锅加香莱、结果出锅加了一匙色拉酱和白糖、就说是新菜系!!使人涕笑皆非!!!
5
李旻子
看如今的新编戏就一个感觉,路都走不稳就想飞了
4
天地散步人
中国京剧败亡于中国政治!政治要统管一切,一切就糟糕!
2
琴瑟琵琶
我之前有过比喻!京剧本来是一匹马,但是现在非要弄头驴来和它杂交,产下来的是骡子,这骡子当下还能干活,但是指望它产生下一代是不可能了!当下,与时俱进的京剧就是骡子!是表面上的繁华,实际上没有生育能力,更没有生命力!
2
李耀森
京剧的傳統戏有多少好戏呀!现在继承下来的还有多少,失傳了多少?现如今咱们的“京剧大师”、“京剧表演艺术家”扪心自问自己真正会唱多少?唱的水准如何?确实应该好好思考一下继承和发扬的问题,京剧的精髄在哪里,该如何去振兴。
1
鹿
深度好文,直击内心深处,听了三十年的京剧,听得看得都是真功夫,京剧早已经融入到我的生命,尽管我只是一名业余戏迷,但我还分的清各位艺术家的擅长剧目,不喜欢囫囵吞枣式的演出,喜欢各个派系争奇斗艳,竞吐芬芳!京剧要改革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改革一定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京剧不是行为艺术,您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加了太多话剧成分在里面的京剧,那叫京剧味道的话剧。个人认为上海京剧院改变的《狸猫换太子》就很好,陈少云演得淋漓尽致,观众也听得痛快!这出戏在当年也就算是创新了吧?我们应该把好的因素手段引入到京剧表演中,而不是完全的替换式演出!
1
张玉喜
文章眼光独特,视角新奇,有理有据,分析深入,一种艺术若能长期在人类社会上独立生存去绽放其生命的光彩,必定有他独特的生命基因,京剧艺术也一样,如背离了他独有的生命特征而一味的去“与时俱进”地去改、去编,将来一定会因变异而很快失去自身的的生命光彩,不伦不类,绝不是危言耸听!
1
gianni66
于魁智那也叫唱京戏,高音听着跟脚踩着公狗尾巴似的尖叫。
1
国民
不改革,不创新!那就等着慢慢的死去吧!中国十三亿人,有几个喜欢老京剧?等这批“达官贵人”一批五六十岁的老杇,慢慢老死去,京剧也跟随消失,年轻人根本不喜欢!以时代讬节。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老的旧戏可像文物一样进博物馆,过年过节拿出来像文物一样展演展演,。新编历史剧,是发展的方向,音乐配器,唱腔设计也要跟上时代,不能还老抱着什么三大件!达官贵人家搞搞堂会可以。
老许(毛毛)
传统京剧艺术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应该像古董文物加以保护,记得有一位京剧艺术家说,唱京剧要象写字一样一笔一划端端正正,规规矩矩不要乱编乱改。
兆老金蟾
第三行苐四字为年、63年、更正谅解一二!!
布衣传奇
白水院长钻营政治!不务正业!浪费纳税人的钱!这样的人做艺术指导会把国京带向何方?京剧就是让他们毁了!
爱丽
一句话,不看新编戏,就是这么果断。
扶风
龌龊小人不要脸,敢说怎么不敢把你的大名落上,缩头乌龟呀
俏丫头阜新張淑霞
说的好
溪山
说得太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