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趋利性是企业的自然属性,但也因为此,有可能为利益而不择手段做出见利忘义、违背底线的事情来。
底线原则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第一原则。如果不遵守底线原则,企业生产出产品,不是服务社会,而是危害社会,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造成身败名裂、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生存的局面。
企业质量管理的底线主要有三条:①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②信守与客户的承诺,③不弄虚作假。
要遵守好底线,企业就需要配备相关的资源,主要包括,检验检测仪器仪表的配置,检验人员的配置,人员的培训,等等。
在遵守底线原则方面,常常会出现一个问题,领导者或管理者带头不遵守,比如他们可能会说:“产品出货急,暂先不管质量了,先保证出货再说”,这样的话不仅逾越了底线,而且给员工带来极不好的负面影响。
所以,在遵守底线原则方面需要强调,管理者应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好底线。
《大国质量》一书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茶叶是清朝与英国贸易的一项重要物品。购买茶叶的英国公司因此聘请了不少验茶师验茶,结果,这些验茶师或多或少有中毒的现象。一开始,英国人以为是茶喝得太多的缘故。直到后来一位英国人实地拜访茶场,才发现茶农们在炒茶的最后一道工序掺入了蓝色染料,其目的是使得成品茶叶的颜色更为好看。
这个故事说明,弄虚作假不顾社会危害的事件并不是今日商业社会的特有现象。这个故事可进一步解读出,没有老板等高层人员的授意,员工一般不会自作主张地弄虚作假、以次充好,因此,遵守底线原则方面,管理者的以身作则非常重要。
再看日本。日本曾有小地方,其地名英文可缩写为“USA”,于是这个小地方生产出的产品会一律打上“Made In USA”的字样,浑水摸鱼冒充美国生产的产品。后来,日本痛定思痛,通过现场5S活动与质量小组活动(这两项活动被视为日本质量腾飞的两大利器),产品质量水准获得了极大提升。一提到日本产品,人们就视作“精致、品质保证”的代名词。就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还是曝出了日本钢铁公司数据造假的事件。
无论古代,还是现代,无论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弄虚作假等违背质量底线的事件或频繁发生,或如同沉渣泛起时不时地闪现,由此说明,质量管理强调遵守“底线原则”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企业的质量管理首先要遵守好底线原则。
关于底线原则,最后送上一句口诀:守住底线不放松,以身作则立如钟。
(来源: 精益工场,作者:张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