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回到春末的五月,又是一个夏天到了。
我理想中的夏天,是在海边吹着晚风喝啤酒,是在橙黄色的夕阳下漫步在小镇的老街,是清晨的微风拂过山岗,留下阵阵花香。
可这样的夏天,仿佛已经遥不可及。
我不知道这个夏天要怎样度过。
无意中在朋友圈看到这样一句话:
地铁上人们都不戴口罩,已经是2019年以前的故事了。”
对啊,不止地铁,所有的公共场合不都是一样吗。
不知不觉,疫情已经占据我们三年光景。
我常常想,是不是我们的后半生,真的要与它共生下去吗?那些2019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会不会以为人们天生出门就是要戴口罩的呢?
有人说,
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坏的一年,但也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
说得多准啊。
2019年,是个坎。
一切貌似没有变化,一切又在天翻地覆的变化着。
作为三线城市的一名教育工作者,其实我的生活并没有受太大影响,没有被隔离过,没住过方舱,甚至连核酸都没做过几次。在疫情之下,也能保证不高但相对稳定的收入。
唯一的影响,大概就是旅行计划,被迫取消了数次。
取消就取消了呗,至少生活还是在继续。
所以即使每天戴着口罩出门,即使我所在的市全市带星,即使那些做生意的朋友叫苦不迭,我仍然觉得疫情离我很遥远。
但事实上,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已经有很多人牺牲。
不止是那些因为得不到救治而去世的人,还有那些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在险境中艰难求生的人们。
图片来自网络今天听了一个访谈节目,讲述者是一位大学生,他的姑父是上海的一位包工头。因为工地上出现了确诊,整个工地被拉至一栋尚在建设中的楼房里隔离,没有水,没有电,没有床铺,没有生活用品。整整十天,他们只能依靠喝消防栓里的水和每天两包干方便面求生。
期间反复求助,无人问津,后来这位大学生发了一条求助微博,被无数网友积极转发之后,才终于有人给他们送来了一些简单的生活物资。
疫情之下,永远有人过得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艰难。
最可怕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出去,不知道何时才能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他们也不知道自己明天面临的,是解封,还是疾病,或者,死亡。
可怕的不是疫情,而是疫情带来的附加伤害。
“新增确诊”、“无症状感染者”、“中高风险”这样的字眼,已经成为各大新闻媒体的常态用词。
每当看到这样的新闻,我总会想,又有多少人即将面临和家人遥遥无期的分离,面临食物和物资的短缺,又有多少前线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即将穿上防护服奔走在一个又一个抗疫的战场呢?
我们明明打了疫苗,配合了政府,却好像无济于事。
作为普通人,我们到底还能做什么呢?
无力的感觉,是最难过的。
总有一种恐慌,笼罩在人们心中,三年未曾消散。
总有一种牵挂,寄望了远方,却又好像近在咫尺。
这场灾难,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持续得太久了。
家国与共,只有当灾难来临,才能深切体会。
清明假期,因为不能出市,我独自一人去了我们本地的5A级景区。
在2019年以前,小长假去景区,是我们本地人想都不愿想的事儿。
可是现在,景区比我想象得还要冷清。
保安无聊得玩起了手机,卖小吃的商户打起了盹儿。
在景区里游走,翻来覆去遇见的,都是那几个本地口音的“游客”,以往永远需要排队打卡的拍照点,现在连找一个路人帮忙拍照都很难。
葱葱郁郁的树木多了一丝阴森的气息,对岸的高楼显得晦涩而落寞。往常拥挤的游船上,只有两个游客,他们孤单的身影,仿佛在展示着这座以旅游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在险境中最后的倔强。
2022年4月5日摄于乐山大佛景区长此以往,我们的经济会不会垮掉?
如果这座城市垮了,那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
我不敢去细想。
作为一个住得离景区不远的“土著”,我清楚我的城市为了扩大旅游经济做了怎样的努力,我经历过她的繁荣,感受过她的光芒,如今也见证了她的萧条。
悲伤是肯定的,但也无能为力。
2022年4月5日摄于乐山大佛景区我还是习惯那个游人如织的景区,我还是喜欢那个人群熙攘、经济繁荣的人间。
我还是期待着有一天,新闻上宣布疫情已经彻底结束,人们抱团欢庆,我们略有不习惯的摘下口罩,参加一场又一场聚会,奔赴一个又一个远方。
可是这样的景象,好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
我多怀念2019年的夏天啊!
那本是一个平常的夏天的。
可那是疫情之前,最后一个夏天了。
时间越久,越发觉得珍贵。那些本应该是平常的日子,却是如今触不可及的幸福。
2019年夏天摄于赛里木湖风花雪月的大理,万种风情的丽江,没有水怪的喀纳斯,碧波荡漾的赛里木湖,还有那一场场肆意飞扬的音乐节,都是那个夏天,独一无二的记忆。
是我的2019,再也回不去的2019.
我们都没有太珍惜2019年,以至于到了2020,我们会说,
"Can we restart 2020?"
2021过了,我们又觉得这一年太平淡了,像没过一般。
其实现在看来,就连2020年5月到2021年6月,第一批疫情控制住以后,都已经是一段相对美好且自由的时光了。
2020年7月摄于绍兴
是啊,回想那一年,和成都的朋友随时能相见,还回了重庆母校看望旧友,去了两次江南,遇见不喜欢的杭州,一眼万年的绍兴,还有文艺又浪漫的南京。
去年五一,第一次经历高铁晚点,我坐了13个小时的高铁远赴秦皇岛参加朋友婚礼,去了北京体验胡同女孩的一天。
现在,又到了一个五一假期,我连市也出不去。
这是时光倒流了吗?
这样的日子,到底何时是个头?
|The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