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讷犬
中国人有养狗的传统,记得小时候农村家家养狗,我家也不例外,养了一条土狗(现在的洋气名字叫“中华田园犬”),忠诚而温顺,可惜在犬疫流行的年代,被村里的“打犬队”给打死了。既然我们的童年都有一条狗的影子,我也不想给孩子留下遗憾,打算给儿子养一条小狗,一则慰籍他的寂寥,二则培养他的爱心。
我们家搬进新楼房不久,媳妇同事家的一对“比熊犬”生了一窝小狗,媳妇要了一条刚出满月的小公狗,带回家。小狗很可爱,纯白色,毛绒绒的,像个玩具,我们给它起名“豆豆”。豆豆很调皮,经常在各个房间跑来跑去,遇到我们上班开防盗门,它就急急忙忙往外冲,顺着楼梯往下跑,我们只好再把它追回来。儿子一开始非常喜欢豆豆,每天做完作业就逗它玩一会,但随着儿子升入初中,课业繁忙,逗狗的时候越来越少了,给狗定期洗澡及一天两次遛狗也成了我的任务。
豆豆长的很快,半年不到就快有大狗的样子了。恰好这时,父母亲搬来与我们同住,我因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豆豆,遛狗的任务就落在了二老的身上,但两位老人嫌弃狗脏,有异味,对我们在室内养狗不甚赞同。既要照顾老人的想法,又得安排好豆豆,于是我们就把它圈养在了卧室外一个小露天阳台,除了遛狗时间,其它时候这个仅有两平米的露台就是它的全部天地,偶尔的狂吠也会被我呵止,担心影响到周边邻居。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发现豆豆情绪越来越低落,习惯动作就是站在露台上,隔着玻璃门看着室内的我们,眼神中有一股幽怨和抑郁。另外,媳妇偶尔带它外出散步,发现豆豆见到生人就避开,见到其它小狗向它表示亲昵,不但不回应,反而恐惧地躲闪,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个小狗怎么这么怯弱呢?
朋友孩子升学,我和媳妇去他家里喝祝贺酒。刚刚进门,一条白色的“比熊犬”就热情地扑过来,围着我们打转。朋友家的狗叫“球球”,据女主人讲,球球性格非常活泼,尤其是家里来了客人,它就表现的异常兴奋,在沙发上跳上跳下。他们一家人平时喜欢逗着它玩耍,甚至这家女儿还允许小狗晚上睡在她床上。想到我家沉默的豆豆,我知道它性格缺陷的原因了——我们非但不能给它爱心,反而限制了它活动的自由,剥夺了它玩耍的权利。
回家之后,我和媳妇商量着把豆豆送人,因为我们家实在不适合养狗。儿子一开始不能接受,我只能极力劝他,如果我们没有时间陪它玩,不能让它感受到快乐,再这样圈着它,对它不但不公,而且有些残忍。有个同事正好想给孩子养条狗,于是豆豆就另觅新主了,我们家的养狗计划至此以失败告终。想到当初媳妇同事那么信任地把豆豆交到我们手里,实在是惭愧的很。听新主人说,她家小女儿经常带着豆豆出来玩耍,豆豆性格也较以前活泼了很多,这对我们多少也是一点安慰。
养狗的经历让我想起心理学家约翰.蒙尼(John Money)做过的一个研究,他观察未成年的猴子,在笼内互相嬉戏作恶,你追我逐。于是把一部分小猴子分开放到别的笼中,不让它有机会耍乐。这些失去陪伴和玩耍的猴子,长大后变得十分木讷,有些甚至失去求偶及生小猴子的本能。
幼猴玩耍的行动,蒙尼称之为“彩排期”,其作用是为小猴子铺路,让它成功地发展成心理健康的大猴子。其实人与动物是一样的,没有经过“彩排期”的少年,一样会变成木讷的成人。翻译家傅雷在晚年检讨自己对儿子傅聪过度严厉的教育方式,尽管傅聪被培养成世界著名钢琴家,但因为童年缺少玩耍的欢乐,他成年后的个性中一直有着忧郁的影子,过的并不快乐。因为《傅雷家书》的流行,傅雷一直被人们当做“中国严父”的典范,可见多少幼童在这种传统管教方式下,被剥夺了玩的权利。
我和媳妇也经常反思对儿子的教育,总感觉有很多的遗憾,不算成功,儿子学习成绩不是名列前茅。但庆幸的是,我们给了孩子一个健康的性格,这得益于一个快乐的童年,我们没有因为追逐高分限制他玩的自由,反而鼓励他出去和小朋友们疯跑疯跳。尤其是在儿子幼儿园毕业后,把他送到农村的姥姥家,让他在大自然中摸爬滚打疯玩了一年,之后才读小学。偶然的一次机会,和几位幼儿教育专家出差,我谈及儿子这段“辍学务农”的经历,一位专家问我“你家孩子的幼小衔接怎么样?”这句话把我问懵了,因为第一次听说“幼小衔接”这个词,没明白什么意思,非常尴尬。之后,我问身边的朋友,才知道自己实在无知的很,原来“幼小衔接”辅导班已经遍地开花了,对于幼儿的成长,这到底是“精耕细作”还是“拔苗助长”呢?
我在不同的高中学校都发现一个现象,一旦学校管理松懈,城市的学生破坏性要比农村学生更强一些。这一现象往往被解释为农村学生要更加朴实、懂事,但其中有没有这样一种原因——农村学生在童年时期受到的约束要少一些,享受了较大的自由,对于一时的自由不急于去挥霍,而城市学生幼年时处于严格的管教,对自由充满渴望,一旦获得特许,便会急于享用。教育家卢梭认为,孩子在你的眼皮底下受到的约束越多,他们在逃离你视线时就会反抗越激烈。朋友的孩子历经千辛万苦考入清华大学,对网络游戏突然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痴迷于此。他解释说,孩子以前没有时间玩游戏,也许在某个阶段受到压抑的东西,在另一个阶段就会爆发吧。据此推理,一个人在童年期压抑的东西,会不会在成年后爆发呢?
心理学生物疗法创始人亚历山大.鲁宏(Alexander Lowen)说:“人的个性,像树的年轮,是一圈又一圈地发展出去的。婴儿的一圈,代表爱与享受;孩童的一圈,代表创作与幻想;少年的一圈,是玩耍及嬉戏;青年的一圈,是情爱及探索;而成年人的一圈,则象征着现实与责任。一个完全的人,要具备上述所有特性。”
心理治疗师李维榕对此解释,这一圈又一圈的发展,有一定的程序,如果有一圈未完成而又被破坏了,这个人的个性就会负伤,不能完全。而最容易失去或被压制的,是玩耍及嬉戏的一圈,一般家庭都是不鼓励孩子玩乐的。
会玩,真的很重要,毕竟儿童的学习,大部分都是在玩耍中进行的。希望豆豆在另外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还能够弥补上玩耍这一课,变成一个个性完整的“男子汉”。 2019年10月4日下午
家有讷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