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的我,心甘情愿地把自己洗脑成了一个贫乏而绝望的考试机器,少年成名的骄傲已经全部消失褪去,我残存的全部内心世界,就是放在课桌左上角不锈钢杯子上贴的励志话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写这些话的人是被称为天才少女的蒋方舟。一个年少成名的人在应试教育的现实面前都不得不低下头来,何况我们这些普通人。在从学校走向社会之前,我们中的大多数走着几乎相同的路,按部就班,没有对人生和道路的思考。我们的父母和老师以爱我们的名义,指引我们走上一条前人走过千百遍的路,而使我们放弃甚至忘记了思考和质疑精神。
下面是我自己的经历,那是在我刚刚毕业进入工作单位,我认为发现了单位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于是认认真真地写了建议。建议泥牛入海,领导不屑的目光似乎在说“菜鸟,你懂什么?”从此,我只关注我自己的岗位,不再想更多的事情。是世俗习惯的力量让我远离了质疑精神。
现在信息传播的渠道是越来越多了,真假也越来越难辩了。今天有人说这种东西不能吃,明天又有人说那种东西不能吃。分不清楚对与错,往往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不吃不就行了”。是懒惰的习性让我丢掉了质疑精神。
我们太容易舍弃思考和质疑精神而选择随波逐流,何况还有那么多外界和内在的推动。有时候,也许因为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者某件事的触动,我们想要有一些思考和质疑,但用不了多久便又恢复原态了,毕竟在人潮中顺流而行是最省力的,思考和质疑则要费力得多。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哪?
儿子上小学时,有一次和我一起去买东西,买东西我是从来不算账的,卖货的要多少给多少。那天儿子突然说帐算错了,结果确实是算错了。其实儿子并不是对结果有疑问,只是因为他正在学四则运算,遇到什么算什么,就这样发现了错误。并不是简单地对结论进行对与错的判断,而是对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评估,这就是批判性思维。如何才能正确的评估,评估的方法有哪些,这正是这本书要告诉我们的。学习这些方法,养成运用这些方法对我们遇到的事情形成结论的过程进行分析的习惯,批判性思维也许自然而然地有了。
这种习惯要怎样养成的?有人问资深老师怎样才能学好数学,有人问高考数学满分的学生是如何做到的,他们的回答是一样的,“多做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