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是我为数不多看过很多遍的电影,除了故事,还有配乐都是让我沉迷的原因。第一次看时,很为1900不选择下船而感到遗憾!1900第一次不下船放弃了名声,第二次不下船放弃了生命。当时觉得,如果喜欢钢琴,喜欢音乐,为什么不继续延续这一段音乐的生命,下船的目的性不仅仅是为了自己。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重温时,突然理解了。当时的我总觉得做一件事总得为了什么,有了太多的为什么,反而把“自己”这样一个最重要的角色忘记了。太多的为什么让我们顾忌,也有了太多甩不开的束缚。而1900这样的一个人物设定,他是没有的,他可以自由的选择,不会面对那么多无奈相对于生活一地鸡毛的我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4109045/0678388143679770.png)
1900从小便在船上长大,大海就是他的家,丹尼是他的养父,一位豪华游轮上的烧煤工。1900是被丹尼在1900年的一天在头等舱的钢琴架上捡来的,因此取名为1900。大海的波涛和摇曳陪他度过了童年的时光。八岁时1900再一次成为了孤儿。一次偶然的机会,1900来到了头等舱,看到了载歌载舞的人们,他发现人们的快乐似乎都来自于那台黑白键的钢琴。从头等舱传来的神秘钢琴声让人们发现了1900异于常人的钢琴天赋。从此,1900成为了豪华游轮的钢琴家。在头等舱他会即兴弹奏一些音乐,而在三等舱,他会弹属于自己的音乐,自己对于生活、对于陆地的一些理解。而《海上钢琴师》拍摄手法采用的则是由小号手麦克斯口述与回忆,然后再转回到现实。
麦克斯应该是1900为数不多的朋友,因为他们对音乐都有着自己的执着和追求。1900第一次萌生下船的想法是遇到一位女孩之后,但他走到船舷的一半,看着庞大的NewYork,他放弃了。没人知道他看到了什么,只是在结尾时,他说起,他看到了城市的无边无际,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尽头,他不知道他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创造出什么样的音乐,对于钢琴,它有99个黑白键,他知道他可以用它弹奏出什么样的曲子,一首曲子有开始也有结束,不会一直持续。我想这里说的大概是一种掌控感,对于生活的控制。在船上,1900的生活只有船头到船尾,还有钢琴,并不需要面对那么纷杂的环境,而一旦下船,他面对的是比船大于几万倍的世界,很难保证自己不会迷失在生活中,就像吹着康恩牌小号的麦克斯,到最后因为人们不再喜欢爵士,迫于生计不得不卖掉小号!
![](https://img.haomeiwen.com/i4109045/060a82580253485a.png)
很多人觉得1900不下船是太过于懦弱,不敢对抗这样的生活与世界,但大多数的我们每天都在为生活奔波,难道追求的不就是这样的一种掌控感吗?不会被突入其来的变故而打趴,做着自己喜欢和习惯的事情,只不过我们是在一艘比1900待的豪华游轮更大的船上。1900选择了更优雅从容的生活,而我们继续在挣扎。
![](https://img.haomeiwen.com/i4109045/dc46fefa05ff7b72.png)
最后一次,1900在即将被炸的废弃的游轮上,麦克斯劝说他下船,但他仍然选择在船上,与船共同离去。很多人不理解,其实对于我这个俗人,也无法感同身受。也许这艘船是他唯一的牵挂,这是他的家,他的音乐与生活都在船上,他可回忆的一切也都在。若他下去了,他可牵挂的也都不在了,他指尖的音乐是否还会像从前那样感人与动听!
如果1900下船了,找到了那个女孩,与她一起共同生活,恐怕也会不断的遭受到生活的打击,生活的琐碎不会将那女孩留在初见时的美好之下。现在不是也有一句话么,真正的勇士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如果用这句话来判定1900的选择,他无疑是个懦弱的人,可我羡慕这种懦弱,现实中大所数人选择这种懦弱的机会都没有,也不能再说勇气了。
每个人在面临此种情况时,反应都是不同的。有的人选择像麦克斯一样,踏入世界,追求不同的生活;有的人可能也会像1900一样,平静又丰富的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还有的人可能会选择踏入而又逃离。因为想要的不一样,所以作出的抉择也会不一样。下了船的1900,也会难免被生活裹挟着前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