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篇幅短小,韵味悠长;人间百态,嬉笑怒骂皆有情由。
《岔路口》,作者陈毓,选自《2021年中国小小说》精选,秦佣选编。
本篇小小说,就像一座平原,谈不上山重水复,更谈不上柳暗花明,但是平原上的那座突兀的高峰倒有几分神韵。
这座高峰就是一个人——坐在岔路口看书的他。他,姓甚名谁,不知道,只知他年龄近六十,看起来显年轻,顶多五十的样子。常年住在山里,喜欢看书,也有点喜欢摆龙门阵,见多识广的样子。
文中还有一个游玩的人——我,我是看书人发现者,不仅发现了他的存在,还发现了他的生活秘密。
这场发现之旅,是从我的好奇心开始的。于是,在岔路口的对话,开启了我和他之间的一场对话。
首先,是我好奇于他,一个山里人,手脸粗黑,居然在这路口看书。在小说的前三分之二,都是我问他答,就像瞎子探路,摸一步,走一步,前后我“问”了八个问题,我们来看这八个问题:
1.请问从你坐着的台阶走,能不能上到山顶?
2.那我要上山,咋走合适呢?
3.有没有狗?
4.你坐在这里看书,家里不用你帮忙啊?
5.你是不是今年开年就没出去打工,一直呆在家里?
6.你多少岁了?你没离开过这里?
7.你从没离开过家,那你在家里做些什么?
8.你很爱看书啊,你的书看上去倒是很旧。
这八句话,都是我主导的,通过这些问话,我逐渐了解了他的大致经历。他最后关了书,和我聊了起来。
接下来就是他主动讲故事,他先从我手里的猕猴桃花说起,我不知这是猕猴桃花,他不仅认识猕猴桃花,而且还认识猕猴桃的十三种味道。我不敢和他争论,毕竟在这里,他才是王者。接着,他给我讲了黑熊与村民、兽夹子逃生、野猪找食的故事。他讲得很精彩,我听得也很入迷,最后,我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些事是他从书里看到的呢,还是他自己亲身经历的?于是我问了,虽然问得莽撞,但他也不太在意,他只是说,读书除了会叫日子好过点儿外,读书还可以和别人有话说。至于故事是怎么回事,没有明确答案,聊天到此,我被山下打牌的朋友叫回去吃饭了。于是,我们分路了,他向山里,我向山口,故事也就结束了。
这篇小说,说他是小说,故事前因后果逻辑完整,还有一个富有个性的人。这篇小说,与其说是一篇小说,不如说是一篇散文或者一首诗。其中的他、我、路口、山坡都是意蕴丰富的意象。
我为什么来到这山口找安静,这个为什么,就从我们自己身上找吧。我们小时候是那么地讨厌农村,想方设法要逃离它,而现在,我们又是如此想它,想它却又近不了它,只是偶尔到山口找找什么。小说中的“我”与我们或许就是一个心思吧。至于山坡,就是我们逃离的田园。路口,也许就是我们情感的镜子。在这个路口,既有对田园的迷恋和憧憬,又有嫌弃和逃离。在这里的人,有迷恋田园的浪漫,又缺乏回到田园的勇气。于是,路口就有了很多徘徊观望的人。
小说中的他,更是具有某种隐喻。他是一个粗糙的人,但是我心里想的什么,他又什么都明白。他是一个近六十的山里人,却又是如此的年轻。他看起来是一个不善言辞的人,哪知他是一个在语言河流中长大的人,讲的故事真实而又朴实。何以为此呢?看来,田园的秘密我们是没有参透的,生活的秘密,我们更是没有弄明白。我还没有想明白,打牌的朋友又把我喊回去了,他走向山里,就像一个先知一样,启迪了矇昧后又仙游他乡了。
所以,这篇小说,更像是一篇散文,偶遇智者,来了一场心灵之旅。这篇小说,更像一首诗,通过朦胧的意象表达心中的祈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