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生最幸运的事:有个朋友叫鲍叔牙

人生最幸运的事:有个朋友叫鲍叔牙

作者: 翟伟 | 来源:发表于2017-09-17 20:28 被阅读104次

如果要投票评选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友谊,我想“”管鲍之交“”无疑会名列前茅的。

但是我们认真梳理管鲍之交的种种情节后,就会发现这段交情其实是一段不等式,而处于大于号左端的似乎总是鲍叔牙,而不是长期处于历史主角地位的管仲。是的,如果没有鲍大哥,这艘友谊的小船随时可能说翻就翻的。

所以有人戏言:管鲍之交是一道数学题,鲍是那个决定性的正负号;管鲍之交也是一道物理题,鲍是让这个小宇宙形成的第一推动力;管鲍之交又是一道化学题,鲍就是那促使产生化学反应的氧气……

所以我在想,破解了鲍叔牙,是否就能解开“管鲍之交”这一伟大友谊的密码呢?

鲍叔牙身上,有哪与众不同?对我们又有什么启示呢?

1、

我从鲍叔牙身上读出第一个心理特质是:共情之心。

共情这个词是一个外来语,它是指设身处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同时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感受和理解他们。我们中国人向来就不缺少这种能力,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其实就是它的反说。现在我们来看看鲍大哥对待自己的好基友时的共情之心吧,真的算是旷古无双了。

两人合伙做生意,管仲总是多分钱,鲍大哥理解他——“那是因为他穷啊”;

管仲给他办事,总是办砸了,鲍大哥理解他——“那是因为他机遇不好啊”;

管仲三次做官三次被罢免,鲍大哥理解他——“那是因为他没有遇到赏识的人啊”;

他们一起打仗,管仲临阵脱逃了,鲍大哥还能理解他——“那是因为他家里有老母亲需要照顾啊”。

我觉得,共情应该是维系友谊的第一要素,甚至超过“信任”这个词。因为信任有时可能是感性、盲目的,而共情呢,却是理性地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的结果,它是深思熟虑后的信任,因此它的基础也更加踏实。

写到这儿,我不禁想起了历史另一则关于友谊的著名故事——“管宁割席”。《世说新语》中记载:管宁和华歆是一对好朋友,他们一起在园中锄草,看见地上有块金子,管宁依旧挥锄干活,和看到瓦片石头没有什么两样,而华歆却拾起金块然后又扔掉了。还有一次,他们正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恰好有个乘豪车、穿着体面的人从门前经过,管宁依旧心无旁骛,华歆却急匆匆放下书出去观看。于是管宁就割断席子,宣布和华歆断交了。

对于这个故事,人们可以从很多角度来剖析,现在我仅仅从友谊维系的角度来说一说。如果让我给华歆在两个事件中的表现打分,第一个我会打90分,拾金而不昧嘛,完全达到现代雷锋的标准了;第二个事件我会打70分吧,对富贵者有点小动心、小好奇,再加上读书不专心,其实是算不得什么原则性的大问题。然而这位管宁先生,却用自己洁癖般的100分的标准来衡量和判断别人,对了,这个“别人”还是自己的好朋友,是不是有点太过了呢。我甚至怀疑这位不懂得“共情”为何物的管宁先生,是否可以在人生之中能找到朋友吗?

2、

我在鲍叔牙身上读到第二个心理特质是:识人之智

同样是管仲这个人,在其他人眼中和鲍大哥眼中的咋就不一样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朋友眼里中西施”,我觉得这样理解就把鲍大哥看浅了,其实“管鲍之交”能够成立的关键点在于,鲍叔牙对管仲人品、道德、才能等各方面深刻认识。如果没有以识人为基础的交情,鲍大哥估计也不会处处“共情”理解,更不会以身家担保向齐桓公推荐吧。

《左传》中曾记载了一个距离管鲍时代100多年后的故事,很有些意思。郑国的子皮很欣赏一个尹何的年青人,想让他治理自己一个采邑,于是向子产咨询意见。子产说:“他这么年轻,不知道能不能胜任?”子皮回答说:“我很喜欢他的忠诚老实劲儿,现在不胜任可以让他边学边干嘛,慢慢也就‘上道’了。”子产说:“这可不行。你喜欢一个人是为了他好?还是为了他不好呢?你现在欣赏这个小尹,就想让他来治理一个采邑,也不管他有没有这个才能。这就好让一个还不会拿刀的人去割肉一样,多半肉没有割好,先割伤了自己。”我想鲍叔牙一定能深深理解“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道理吧,我总在想,如果鲍叔牙在管仲这个好友身上认识出现了偏差,不仅仅是他们之间的友谊会改写,而且历史也会随之而改写吧。

想要全面了解一个人很难,所以交朋友是一件要冒风险的事,尤其是遇到人生重大选择的时候。我读《史记·项羽本纪》,常常会为一个不起眼“小人物”的命运而慨叹,他就是秦末会稽太守殷通。殷通并不算是一个庸碌之辈,甚至他还是有些见识和雄心的,看到陈胜首倡起义后大好的革命形势,他也觉得有搞头,下决心要逐鹿天下了。他对形势判断也比较靠谱,知道“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干大事要抢夺先机。他很欣赏项梁,想任他为将,但却在没有完全了解其人的情况下就贸然将计划全盘托出。结果呢,因其识人不当,项梁设下一计轻松将他给杀了,进而取而代之。这位历史第一次说出“先发制人”这个成语的人物,就这样被别人抢先了一招,最终湮没在滚滚历史大潮之中。

那么识人只能靠运气,或者说“不可言说”吗?那倒是未必。我觉得两个维度可能就够了,一个方法论——“察其言而观其行”;另一个就是时间的维度,即俗话说的“日久见人心”了。有了这两个维度,识人交友应该没有大过了吧。

3、

我在鲍叔牙身上读到第三个心理特质是:容人的胸襟

一个人在自己取得一定的位置和发言权之后,会推荐和提拔自己亲近的朋友,这似乎是人之常情,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也确实不少。但是像鲍叔牙一样,自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将学生推上了君位,宰相之位已经是众望所归、唾手可得了,但却执意要让给管仲,并且自己甘居其下,这样的胸襟真的很难举出第二例了。

在管理学和心理学领域中有一个著名的“帕金森定律”,它悲观地指出一个机构出现人员膨胀、效率低下等情况几乎是必然的。让我们就来做一个设想,如果你是一个公司部门主管,现在随着公司发展,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了,有三条出路摆在了你面前:第一是主动让贤;第二是找一个贤能的人来辅佐自己;第三是让两位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来当助手。请问你会怎么选择呢?从普通人趋利避害的角度来看,第一条路是万万走不得的,因为那样自己就会自动出局,失去权力和饭碗;第二条路也不能走,因为那个能干的人也许会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进而取代自己;最后我们似乎已经别无选择,只有第三条路可选了。于是,你选择了平庸的助手,你的助手又是选择更平庸的助手……如此类推下去,这个公司则完全被庸人覆盖了。

“帕金森定律”很势利,可能大家都不喜欢,但它也很真实,从这个定律上更能看出鲍叔牙超越他人的难能可贵。孔子就曾经提出过”进贤为贤“的观点,认为能够举荐贤臣的鲍叔牙和子皮,甚至要贤于管仲和子产。这则故事见于刘向的《说苑》,子贡有一次问孔子:“现在的大臣中,您认为谁最贤德呢?”孔子说:“我不太清楚。但以前齐国有个鲍叔牙,郑国有个子皮,他们都可以称为贤人了。”子贡说:“难道齐国管仲和郑国子产比不过他们?”孔子说:“你小子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呀。你说能够推荐贤人的算作贤人呢?还是为仅仅知道为国家效力算作贤人呢?”子贡说:“为国家荐贤应该更牛一些吧。”孔子说:“是的。我只听说过鲍叔牙推荐了管仲,听说过子皮推荐了子产,没有听说过管仲、子产推荐什么贤人呢。”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学不了、做不到鲍叔牙的高度,似乎也不必过于勉强和纠结的。其实,人生在世,多交几个“君子之友淡如水”的朋友也是一种幸福吧,宽容他的小脾气,原谅他的小私心,理解他们的不得已……当你承认你我都是普通人时,你也就有了超越普通人的容人胸襟了。

相关文章

  • 人生最幸运的事:有个朋友叫鲍叔牙

    如果要投票评选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友谊,我想“”管鲍之交“”无疑会名列前茅的。 但是我们认真梳理管鲍之交的种种情节后...

  • 管鲍之交

    从前,齐国有一对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 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就...

  • 先秦小记12/100

    从前,齐国有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一个叫管仲,另外一个叫鲍叔牙。年轻的时候,管仲家里很穷,又要奉养母亲,鲍叔牙知道了,...

  • 怎样的人能做大事?

    今天听了一个故事,虽然以前听过,但特别触动。 管仲在做丞相之前有个很好的朋友叫鲍叔牙,齐桓公想要鲍叔牙做丞相,鲍叔...

  • 盘点今日

    有句话说:“人生最幸运的事,便是过了今天还会有明天。但人生最遗憾的事,就是每一个今天都无法重来。” ‘ 我们总是很...

  • 无法重来的人生,过好每一天!

    有句话说:“人生最幸运的事,便是过了今天还会有明天。但人生最遗憾的事,就是每一个今天都无法重来。” 许多时刻,我们...

  • 无法重来的人生,每一天都要好好过!

    “人生最幸运的事,便是过了今天还会有明天。但人生最遗憾的事,就是每一个今天都无法重来。” 最近一段时间,身边有好多...

  • 人生无法重来

    有一句话说:“人生最幸运的事,便是过了今天,还会有明天。但人生最遗憾的事,就是每一个今天都无法重来。” 许多时刻,...

  • 人生最幸运之一、二

    人生最幸运之一:无论在人生的哪个阶段,每每有升山采珠之态,总会有人或事以当头棒喝惊醒。 人生最幸运之二:无论在社...

  • 2022-09-25

    今日体验:人生最幸运的事,便是过了今天还会有明天。但人生最遗憾的事就是每一个今天都无法重来。wanan晚安[月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最幸运的事:有个朋友叫鲍叔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pud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