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018656/1379c9e03d991b92.jpeg)
温儒敏:少读书,不读书就是当下“语文病”的主要症状。不关注课外阅读,语文课就是“半截子”。要让学生多读“闲书”,读整本的书。在中小学阶段,培养读书的兴趣与习惯,是为学生的一生打底子。
部编本语文教材做了一些创新与突破:强调“立德树人”,润物无声;力求“接地气”,实用好用;落实“守正创新”,教材只是例子;贴近学生,贴近“语文生活”,贴近“时代”。
当今我们社会的阅读环境令人堪忧。教师就是读书人,如果教师不读书,或者读书氛围不浓,特别是语文教师如果不读书,或者读书只为应付考试,功利化太强。那么,我们该如何成为学生阅读的点灯人?如何构建书香味的社会、书香气质的教师和校园呢?
首先,语文教师要做“读书种子”。
教师首先是读书人,特别是语文教师。如果教师都不读书,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甚至要在学生心中播下读书种子,都是无稽之谈。
自2016年以来,无论是带语垣坊还是工作室,每年给全体成员推荐一个书单,实施“共享悦读”。同时,每一位成员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拟一份自己的读书计划和书单,从而让阅读更悦读,让阅读更经典,更系统性地推进。
其次,树立“快乐至上”的阅读理念。
语文教学倡导的“听说读写”,“读”最重要,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树立“快乐至上”的阅读理念。
阅读教学除了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还有更重要的目的是培养高尚的读书习惯,把阅读作为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一个人成年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贫穷富贵,如果没有读书的习惯,甚至基本上不怎么读书,就很难实践终身教育,也很难提升自己的素养,阅读习惯是给一生打底子的事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的培养要充分考虑到阶段性,要考虑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智发展水平。学前儿童与小学生阅读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摇篮童话阶段,民间故事阶段,寓言故事,童话阶段,故事阶段,传记阶段,文学阶段,思索阶段等。
同时,要解决学前儿童及小学低学段的阅读问题,减负是关键。儿童阅读很重要,但其重要性在于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再也不要被类似“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集体无意识”误导了。
第三,抓住阅读这个“牛鼻子”。
阅读重要功能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在日常教学中,要树立“读书为要”的自觉,区分课型,采用“1+X”的方法,教师要授之以渔,教读书方法,提倡“海量阅读”,鼓励“连滚带爬”地读,同时,遵循《课标》要求,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阅读应当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和鼓励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容许学生读“闲书”,尊重他们的“语文生活”,把是读书状况要纳入评价。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想象力。考试评价时,要注意评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
[if !supportLists]第四,[endif]做博雅教师,拥博雅气质。
博即眼光与气度的开通博大,雅即品味高雅。如何成为博雅教师,拥有博雅气质呢?唯有阅读经典。
经典是人类文化积淀下来的精华,读经典,可以接触体验人类文化智慧。所谓素质培养,最重要的是用人类最精华的智慧成果去熏陶、感化,让人格思想得以健全发展。而阅读,特别是经典阅读是适用于提升任何人的智慧之道。
其实在小学低中阶段,大多数孩子还是喜欢读书的,到了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他们也还会接触较多的图书,可是从初三开始,学生读书的兴趣和数量一路下滑。到高中,读书变得尤其功利,一些家长和教师,甚至不让学生读那些和考试无关的书。
很多学生除了教科书和教辅,几乎不怎么读书,不喜欢也不会读书,更不会读整本的书。
试想,怎么可以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呢?
其实,很多教师和家长也都知道读书的好处,但在应试教育面前,更多的是急功近利的题海战术。国情决定,在相当长时间内,我们必须与应试教育大环境“共存”,不可能独善其身。但“共存”不等于完全被裹挟,不等于寻波逐流,关键要清醒地平衡意识。
第五,拥有自己的园子。
我很庆幸,在这个浮躁、焦虑的年代,我依然有平和的心境,有坚定的信念,有持之以恒的行动,有一个诗意栖居的“自己的园子”。
什么是“自己的园子”呢?
它可以是自己专门的学术研究如课题,也可以是自己的某一项爱好。比如,我们工作室的“蒲墨师痕”教育叙事日更群。当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更要成为“志业”,成为“平凡中的伟业”。当你有了自己专业方面的话语权,有了比较出色的成果,那么这一块就成了你“自己的园子”,你就有了满足感,成就感,有了精神寄托。
自2006年始,我就有了一块“自己的园子”,它是我的精神栖息地,我可以在此做自己喜欢的地方,去施展自己的才情,去舔自己的伤口,去做“精神体操”,疗愈心灵,摆渡灵魂,给自己漫长而辛劳的人生来点趣味。
我有长期目标,也有阶段性目标,读书,写作,晨练,旅游……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再忙,也能抽出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再乱,也应当有一件事能让自己沉下心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