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了该怎么办?去医院、吃药、多喝水?我选择什么也不干,直接躺平。可能是从小生病少,没有动不动去医院的习惯,医院嘈杂又纷乱的环境感觉反而会让病情加重,而相比于吃药则更倾向于自愈,生病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强行干预把病压下去,反而不利于锻炼自身的免疫系统,对于发烧这样的小病,我基本不会选择吃药。而多喝水?摸着一晃荡就能听到水声的胃,我表示喝不下,再也喝不下了。
一回到家里,头疼加上肌肉酸疼,就动弹不得地躺到床上,除此之外就交给身体和时间吧。
不过这次的病还是比预料之中地更加来势汹汹,高烧却一直没有发汗的迹象,测了几次体温都是39度,我还是吃了一粒药,以防迟则生变。吃药之后的唯一感觉就是稍稍发了一些汗,但也是稍稍而已,体温的下降也不明显,只能交给时间,盖好大被,昏天暗地地睡觉。不管生什么病,大家都会来一句好好休息,休息其实就是最好的治疗方案。
第二天醒来,不知今夕是何夕,迷迷糊糊地看了看还早的时间,再也睡不着,醒来后第一时间量了下体温,嗯,早上的体温总是会给人惊喜,有会马上退烧的错觉,我对此规律早就了然于心,所以对下降了一大截的体温没有掉以轻心。自我感受了一下身体状态,发汗还是不足,肌肉酸痛减轻,头痛还在,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睡多了的缘故,多了一个扁桃腺发炎的症状,一切在向好的方面发展,但进展又有些缓慢,需要比预计更长的时间痊愈。
喜欢跑医院和不喜欢去医院的人有什么差别?我想应该在于对自身疾病的感受上,喜欢跑医院的人更相信医生的判断和化验结果,所以他们对自己身体的判断较弱或并不那么信任。
我有一个同事,走路扭一下脚,或吃饭咬到了一个硬骨头,都会去医院检查一下,但几个月前得了甲流,却硬生生地拖着,直到被我催促着才去医院确症。我当时就百思不得其解,这么一个身体出现一点小问题都要去医院的人,为什么要等出现了呼吸急促,甚至有时已经有喘不上来气的情况时,还不想着去医院呢?我这个旁观者都意识到事情不妙,他却要等到被我催促着去医院,确诊了甲流才感到后怕,我也被吓了一身冷汗好不好?唉,真是不理解这种截然不同的应对方式。
睡得多了之后的后遗症就是腰酸背痛加头痛,这和发烧的症状颇有点相似,所以休息到最后已经搞不清楚是还在发烧,还是因为睡得太多,于是只能一天一遍又一遍的测体温。果然,继早上体温下降之后,到了午间,体温又再度上升了,只能耐心地继续养病。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待到第二日在浑身汗湿中醒来,体温一下子降到36度5,但为什么感觉更难受了呢?唉,养病养病还是得再养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