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暑期培训已进入第二天,炎热的天气依然阻挡不了大家按时听课的热情。每当坐在前排的我一回头看到同仁们那专注听课的神态,总会有莫名的感动。
是呀,对于平时付出太多 “苦力”难有好收成的耕作者来说,我们太渴望有“高人”来指点迷津。上午,来自市实验中学的蔡晓华老师在做《基于深度学习的多模态教学》报告之前,谈到忙碌的工作状态和自己目前取得的成绩,谦虚地说只是比大家多做了那么一点点事情,但我知道优秀者的背后肯定付出了太多太多。
多模态教学概念的提出就是要解决目前课堂的通病:以讲代教,以听代学,以练补学。想想自己课堂中的教学设计也有这样的误区:注重知识传授太多,课堂中学生大多被动接受,而动脑的程度远远不够。正是基于目前传统课堂的现状,蔡老师指出要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让“无思考,无参与”变成“有获得,有发展”。教师要自己先意识到学生有什么样的所需,才能在课堂上真正关注到,引到位,解决好。
作为英语教师,应当减少对“教材”的过分依赖,拓展课程资源,要做个收集资源的有心人。多模态教学可以有效拓展课程资源,提升学习兴趣以及阅读动机等。
蔡老师通过一些课例创新案例展示让我们意识到把恰当的歌曲引入课堂教学将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她阅历丰富,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解读了课例中所体现出有关深度学习的方方面面。如教师要精选、巧妙设计问题,用问题链为学生建立思维途径,引导他们深度学习,训练高阶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问题设计还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梯度,体现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
她写过很多论文、案例分析和研究报告,但“才华”非一日之功,下笔如有神,必须靠“读书破万卷”。她建议老师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来丰盈自己。
蔡老师的讲座像一次面对面的心理辅导,让人顿觉解开了疑团,心情渐渐明朗起来。
下午市外语中学张方辉带来的分享《初中英语阅读文本的解读策略》让我们对文本解读有了新的认知。
他幽默诙谐,通过自己的成长经历,向我们诉说着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靠用心、严格要求自己、读书、思考、研究、实践取得的。
教师要通过理论学习、理论探究、实践反思来提升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
从他的讲座中我也明白了文本中的语篇研读要从主题意义、主要内容、文体结构、语言修辞、育人价值入手。 文本解读要从多个层面展开——单元视角,文本特点,阅读策略,教学价值。张老师还通过课例向我们解释了如何具体操作,这些耳目一新的理念让我大开眼界。
今天做课的两位一线老师展现出来的扎实专业基本功和先进理念都让我深深折服,但我明白这些如数家珍的娓娓讲解都是靠努力钻研得来的,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唯有脚踏实地,虚心学习,勇于实践,才能成为有特色、有获得感、有自信、有魅力、能占领时代前沿的老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