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前谈话,教育当以慈悲为怀
师:今天是九月十号,什么日子?
生:教师节。
师:今年是第几个教师节?
生:第二十个。
师:是呀,今天的日子非常不一般,我想我们全校的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教师节这一天听到你们的心里话。听到你们向老师倾诉些什么,表白些什么,或者希望和期待些什么。有话想说吗?
生:(思索着)有。
师:有话想说吗?大声点。
生:(大声地)有!
师:有就把手举起来。
生:(犹豫着,个别举手)
师:没举手的就是对校长有意见。
生:(笑着纷纷举手)
师:没意见的就把手举得高高的!还有谁没举手的?(环顾,发现全班学生都已举手,就走到一位学生面前。)
师:如果我没看错的话,你是最后一个举手的。来,自报家门。你姓什么叫什么?
聪:姓王。
师:好啊,跟校长同一个姓,三百年前咱俩是一家。
生:(笑)
师:叫什么?
聪:利聪。锋利的利,聪明的聪。
师:好,又厉害又聪明。
生:(笑)
师:(笑着)没想到你是最后一个举手的。但是,但是,校长十分佩服你。因为我知道,通常情况下,最后一个举手的同学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他要犹豫好长一段时间才最后把手举起来。告诉大家,从不举手到举手,你在想些什么?来,面向大家大声地告诉他们,让大家都能听到你又厉害又聪明的回答(拍拍他的肩膀)。
聪:我……在想……到底要不要举手,我在犹豫。后来,我决定举手。
师:是什么力量让你决定举起手来?
聪:我想,我要为六(2)班……争光。(掌声)
师:好,这叫为荣誉而举手,境界很高啊!(示意王利聪坐下去。)
师:(目光投向另外一位男生)假如我没记错的话,陈波你是第一个举手的,说说你为什么举手?
波:我为了我们的老师,老师是这样的辛苦,我理应第一个举手,向老师倾诉我的心里话。
师:听到了吗?还要我带头吗?(鼓掌)为感恩而举手,为了表示对老师的感激,他第一个举了手。(该生坐下)
师:(目光扫视全班同学)平时咱们班里边举手最少的是哪位同学?
生:(几乎异口同声地)王利聪。
师:就是王利聪?(俯身)王利聪啊,能不能想办法改变同学对你的印象。就从今天开始,就从二零零四年的九月十日,记住从第二十个教师节开始,你将成为咱们班举手越来越多的同学,好吗?来,校长跟你握握手。(搂住王利聪握手)校长的手是有魔力的。这话谁说过的?
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好像是在2002年的开学典礼上。有五位同学被你表扬,你说你的手是有魔力的,握过你的手的人都会进步,表现会更好一些。
师:你羡慕吗?
生:羡慕。
师:相信吗?
生:相信。
师:想满足这个要求吗?
生:想!
师:来,校长跟你握握手。请把掌声送给他。
师:我知道咱们班还有学生写过校长的手,谁呀?
生:陈雨佳。
师:来,说说怎么想到要写校长的手?
佳:在2002年前,我比较内向,不敢举手。但是自从校长跟我握过手后,我上课都非常相信自己,很有信心。我觉得这是王校长的手给我带来的魔力。所以我把校长的手称为神手。
师:她说校长的手是神仙的手,我太感谢她了。每次我看到她写的文章,感动的都要掉眼泪,眼泪就在校长的眼眶里打转。校长其实很普通很平常很一般,其实校长就是一个平凡人,但是校长在你们面前努力想成为一个好人。没有想到咱们的同学给了校长这样高的评价。感不感动?(带头鼓掌)不要每次都要校长带头好吗?会举手吗?
生:会(举手)
师: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把手举得高高的)。
师:好样的!记住一句话——
生:(齐答)相信自己,一定成功。
二、读一首诗,转轴拨弦三两声
师:上课,相信自己!
生:(齐答)我能成功!
师:请坐!同学们,一年中有许多个日子值得咱们去纪念。比如今天这个日子,二零零四年的九月十日,将会载入王利聪同学的人生日记。有那么一个日子,应该让我们所有人终身牢记!1998年3月5日,这一天,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就在那一年,有一位叫宋小明的诗人,怀着对总理的无限崇敬和爱戴,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课件展示《你是这样的人》,师有感情地诵读)
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
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爱握在你手中,
用你的眼睛诉说:你是这样的人。
不用多想,不用多问,
你就是这样的人!
不能不想,不能不问,
真心有多重?爱有多深?
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
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
把所有的生命归还世界,
人们在心里呼唤:你是这样的人!
(生热烈鼓掌)
师:请读一读宋小明为总理写下的这一首诗,读一读,诗的什么地方感动了你?(生自由朗读,师巡视)
师:来,举手告诉大家,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1:诗里写了这么多“你就是这样的人”,说明诗人非常爱戴周总理。
师:是呀,你注意到这首诗当中“你就是这样的人”出现了几次呀?
生1:5次。
师:对5次。来,继续说什么地方感动了你。
生2:“把所有的伤痛藏在你身上,用你的微笑回答,你是这样的人。”因为这里,总理把伤痛藏在自己身上,他用微笑回答。
师:不是一点点伤痛,而是——(生跟着说:所有的伤痛),有哪一位能把所有的伤痛都藏在自己的身上?(学生情绪激动)
师:来,王利聪,好样的!王利聪(教师充满期待的目光看着他)
聪:“把所有的心装进你心里,在你的胸前写下,你是这样的人。”
师:你感动吗?
聪:嗯(点头)
师:为什么?
聪:因为他把所有的心装在他心里。
三、找一个词,吹面不寒杨柳风
师:(点头肯定)为什么诗人会写下这样的诗句?究竟是总理的什么感动了这位诗人?我们一起走进总理的一夜。请大家拿起课本,大声朗读《一夜的工作》。注意,读的时候,把生字读准,把句子读通,一边读一边琢磨一个问题:读完总理的一夜后,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表达你的感受,你想用什么词语?明白吗?
(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回走动,时而听听学生读到哪儿了,并帮助一个同学纠正了坐姿。)
师:(拍掌示意停止)来,说出你对总理这一夜最大的感觉,一个词儿。请你说,在你的心目当中,这是怎样的一夜?
生1:我觉得总理这一夜是劳苦的。
师:(板书)我知道这个词儿书上有,(师面向全体)你们有没有找到?
生:(齐说)找到了!
师:(面对生1)但王老师要夸你,这篇课文751个字,她什么都没找,就找到两个字“劳苦”,厉害!目光非常犀利。(师面向王利聪)继续说。
聪:勤奋。
师:(板书该词后轻轻走到王利聪跟前,俯身轻问)王利聪啊,我想问你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聪:一般的总理晚上不会工作,白天工作。周总理是一夜的工作,而且人也没有睡过觉。
师:以你对总理工作的理解,一般的总理晚上不可能工作整整一个晚上,但是我们的周总理却熬了一个通宵。多么勤奋!真好!(师指一生)来,说出你对这一夜的感受。
生2:俭朴。
师:(板书)真好!除了两个字的词儿,我觉得用四个字的词儿更能表达我们的感受,谁有四个字儿的词?(师扫视全班,目光中充满期待)
生3:我觉得周总理的一夜是劳苦功高的。
师:够厉害的,功高两个字加得好。(板书)这样的劳苦是多么值得呀,为祖国,为人民,为民族的复兴,多大的功劳,这个词加得真好。来,四个字儿的谁还有?请你。
生4:漫漫长夜。
师:(板书)漫漫长夜,奇怪啊,怎么会想到这个词?
生4:因为文章中说周总理工作了整整一夜,而这一夜都是在看稿子,处理国家大事。
师:是啊,在你看来这个长夜怎么样?
生4:非常长。
师:太漫长了,是吧?而漫长的背后,分明让你感受到了总理工作的——
生4:我觉得应该是非常……艰苦。
师:是啊,“漫漫长夜”给你加个括号,你在漫漫长夜背后读出的是总理工作的艰苦啊。(指一生)请你说。
生5:通宵达旦。
师:(板书),这个词,一般的同学不一定想得到啊,你说说通宵达旦是什么意思?
生5:就是在晚上的时候也要做,在白天的时候也要做。
师:通宵,宵是什么意思?
生5:夜晚。
师:旦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5:白天。
师:准确地说,是指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通宵达旦是干了整整一个晚上而没有休息,真好!(师举手)还有谁?
生6:我认为应该可以用鞠躬尽瘁。因为总理为全国人民的事情,付出自己非常多的努力,一定要把它在晚上完成。
师:(感动地)说得真好,你知道校长刚才听到你说出“鞠躬尽瘁”这个词儿,第一反应是什么吗?
生6:开心。
师:请坐,所以我忘记了怎么把鞠躬尽瘁写上去,我被你那个词儿感动啊。(板书)还有吗?(学生举手)真的还有?(面对举手的同学,开心的)真的还有?
生7:丰功伟绩。
师:(板书)说吧,怎么会想到这个词儿。
生7:因为书上写道,写字台前厚厚的一叠文件,这些文件可能都是涉及全国各地的大事、要事。而总理把这些文件用一夜全部批阅完了,解决了很多问题。
师:(赞赏地)太厉害了,厚厚的一叠,这小小的五个字他竟然看出背后有那么重大的事情,想到了丰功伟绩这个词儿,语文就应该这样学。我知道可能还会有一些感受,你一下子找不到合适的词儿,没关系,慢慢地看书多了,想问题多了,自然就会跳出来。(学生纷纷点头会意)
四、品味一个“简单”,于平淡处显奇崛
师:你们提出来的这些词当中,你感受最深的一个:可能有人对劳苦感受特别深,可能有人对鞠躬尽瘁感受特别深,也可能有人对简朴感受特别深,好,就把这个词儿抓住,带着这个词儿,再去读书,看看书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对这一点有了更加深切的感受,请把它用波浪线画下来,明白吗?
(学生自由读书,有的轻读,有的默读,边读边划有关的句子。教师来回巡视,不时俯身,或细细观察、或低声交谈。)
师:(击掌示意),现在了解一下,哪些同学对这一夜的简朴感受特别深,而且已经找到了相应的句子,哪些同学?好,这位男同学,请你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生:(读文中句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说得非常好!非常流利。来,咱们一起读一读刚才他发现的这几句话。
生:(齐读)“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这几句话中突然有个词儿跳出来,跳到你的眼前。来,再读一读,看看哪个词儿在你的眼前突然跳了出来。
生:(齐读)“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告诉大家,哪个词儿在你的眼前突然跳了出来。
(学生纷纷举手)
生9:在我眼前突然跳出来的是室内陈设极其简单。
师:哪个词儿?
生:简单!
师:怎么样的简单?
生9:极其简单。
师:极其简单,两个词儿同时跳出来了,是吗?(板书“简单”,意味深长地在“简单”下面划了两条线)没有想到,在“简单”前面还加了一个“极其”。(师在“极其”上圈了一下)换个词儿?
生10:非常。
师:非常?还不够。
生11:很简单。
师:很,也不够。
生12:十分。
师:不够。
生13:尤其。
师:还是不够!只有这个词(教师手指黑板上的“极其”两字)才够,一起读——
生:(齐读)极其简单。
师:一起读这几句话,体会体会,为什么作者在“简单”前面还要加“极其”,而且加的不是“十分”,不是“非常”,不是“很”,而是“极其”,再读。
生:(齐读)“这是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室内陈设极其简单。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如此而已。”
师:说说,你肯定有话想说,为什么在“简单”前面要加“极其”。
生14:因为它实在太简单,只有一个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其它什么都没有。(生一边说,一边还一五一十地扳着手指。)
师:(感动地)你们有没有注意到,他在发言的时候,加了手势,一起看看,我觉得他的那个手势,不仅从语言上理解了,而从身体上也理解了“极其简单”的“极其”,来,你再说一遍。
生14:因为它实在太简单,只有不大的写字台,两张小转椅,一盏台灯,其他什么都没有了,(生边作手势。)
师:看到了吗?看到了他的手势了吗?我们一起来读,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