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我,书房里的书满满当当,实在放不了的书还装了几个大箱子塞在储物间,不熟的人都以为我是个爱读书的“别人家的孩子”。
可是,只有自己知道,我是个“买书狂”,却一本也不会去翻看。我享受着书柜里满满当当的书,一本挨着一本,仿佛自己是个爱学习又非常努力的人,实则......
爸妈总劝我:“别买了,把书留给有用的人吧。他们或许因为买不到这本书而日日苦恼,而你只会把它完好无损地放在书柜里,等待着时间的流逝让它们布满灰尘。”其实,不瞒你说,我真的很想去看书,可是我也是真的看不下去,无法忍受。因此也日日忍受着爸爸对我的“泼冷水”和冷嘲热讽。
有那么一瞬间,真的发现自己啥也不是。所以,我决定改变,不为别的,只因我的梦想太美,我怕自己没有能力建造它。
于是,我加入了一个读书会,他们倡导着:读一本书,只为遇见一行文字。我觉得“只为遇见”这几个字,太美了!
他们有借书专有的渠道,付费后,整一年在他们平台租借书籍都无需付往返邮费,看中的书也是可以以5.5折的优惠买下来。可谓:“书,非借不可读也。”这简直太适合我了。
1. 如何选书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那我们该如何选书呢?
现在,网上到处都是书单,选书看上去并不难,只需关注一个公众号,或者搜索,就出来一大堆书单,也不是说推荐书单不好,只是太容易给我们造成误导。
所以,对于一开始一本书都看不完的我来说,选书并没有按照系统的类别限定,而是从“兴趣”入手,因为我坚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会想要去做。为了养成读书的习惯,一开始比较喜欢看故事书,比如:关东野客的《我有一杯酒,可以慰风尘》、卢思浩的《你也走了很远的路吧》、蕊希的《总要习惯一个人》......看多了别人的故事,我们才会明白,路越走越明,人越来越清,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习惯渐渐养成后,便开始有目标地去阅读特定类别的书籍。首先确定:“鸡汤文”不看、学术书不看,知识有限,短时间内看不懂;其次每10天确定下一个10天的书单类别;最后将每一本看过的书加上感悟记录在微博上,算是以打卡的方式激励自己去阅读。每当看见自己发出的“感悟打卡”从几百人浏览到几千、几万人浏览时,心里充满了满足感。
当你有了定时的“输入”时,你就开始渴望“输出”,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高效读书。
2.事半功倍读书法
正如孟德斯鸠所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
秦灵华的《事半功倍读书法》一书中,收纳和整理了好多具有读书特色的方法,其中也包含一些名人的读书法,读起来很有借鉴性。个人比较喜欢丹尼尔·韦伯斯特的读书法:他在阅读一本书之前,会先看一看目录,读一遍前言,再翻上几页。然后开列这样的几张表:a.期望这本书能回答的问题;b.期望在阅读中得到的知识;c.这本书会将我们引导向哪里?这三张表指导他读完全书,并使他在阅读中注意力高度集中。
目前较为熟知的樊登老师,一年读52本书,很多人望尘莫及,他是怎么读书?他通过通俗的语言,把书中深奥的知识点讲得很清晰、很透彻,还不乏幽默、生动、自然。然而,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在《讲书人》栏目中这样说道:从书架到我们大脑的距离,这也是最要命的一件事。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买书,那么渴望拥有知识,但是读起书来就那么费劲。樊登老师也给出自己的理解——人格的被动化。他举例说,我们在过去是个天真活泼的小孩子,想要知道很多东西,想要探索世界。但随着我们的成长,一步步被周围的人逼迫着学习,都使得我们在潜意识中觉得学习是一件要命的事。
“读书是愉悦的体验,更是重塑自我的方式。”他说。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强大主要取决于内心世界,而读书就是丰富内心世界的最佳方式。让我们一起阅读吧!古人云:“以积财之心积学问。”读书如攒钱一般,读一本书如积累财富,日积月累,就会有金山银山。
我们常说,不能死读书,要从中读出感悟,要勤思考。所以就有了写作,写作就是记录,记录我们的生活,记录你读过的书,记录你对未来的向往。勤于写作的人不仅有利于整理思维,更重要的是让读书思考更加有效果。
曾经一扫而过的句子至今记忆犹新——只有写作才能悟透读书,读书正如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一样,不写作就体会不到书籍的真谛。所以,参加写作班,就是一种阅读的实践,也是我读书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其实,很多读书方法都有重叠交汇处,关键要融会贯通,根据自己的需求创建属于自己的读书方法,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阅读滋养底气,实践造就灵气。读书,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愿你走过长长的路,让载满书香的车轮碾过我们生命的漫漫征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