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阶段模式
休闲农业是一个正在发展过程中的新型农业经营方式,它首先是在大城市的周边地区发展起来的,在发展的过程中,休闲农业主要经历了3个阶段的发展模式,其发展的阶段主要是和当地的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联系的。详见表3—1。
表3—1 休闲农业发展的阶段模式
阶段模式 发展阶段 休闲主题 经营者 目标市场 消费价格
自发式 萌芽发展阶段 不确定,仅仅是休闲调剂 自发形成的个人或小群体 以个人的需求导向 <30元/(天*人)
自主式 初级经营阶段 有一定的主体经营和安排相关活动 中、小旅行社主动参与经营 以短期盈利为目的,产品导向 60—90元/(天*人)
开发式 成熟经营阶段 有确定的经营者和一系列的活动策划 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开发和经营 以长期投资收益为目的,项目投资导向 >120元/(天*人)
二、开发的依托模式
并不是所有的乡村地域都可以进行休闲农业的开发,它必须以一定的地域和特殊的资源为依托进行发展。休闲农业的地域模式主要是在休闲农业发展的同一个阶段在不同的地域空间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我国休闲农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种地域模式和四总共地域环境,详见表3—2和表3—3。
表3—2 休闲农业开发的两种地域模式
模式 区位及目标市场 特点 管理形式
依托自然型 ①距离大城市周边20千米,但交通发达;②以多个大城市的客源作为目标市场
①农业基础设施完整;②具有独立完整的农业自然景观单元;③范围较广,可以达到6平方千米左右 ①基本保留原有的农村各级组织;②分散管理;③接近原生自然
依托城市型 ①距离大中城市10千米以内;②以一个大中城市为目标市场 ①借助一定的农业资源基础;②主要通过人工的形式构造农业景观,以某一大中城市为依托;③范围一般较小,通常小于2平方千米 ①独立封闭的行政组织;②集中式的管理;③更接近以人工为主体的公园
表3—3 休闲农业开发的四种地域环境
依托环境 区位条件 主要特点 客源市场 旅游目的
都市郊区 大都市郊区、城市延绵带 一定产业化程度的观光农业和民族文化村
都市居民、长住都是的境外人士 休憩、度假、观光、购物
景区边缘区 风景区周边乡村 山水风景之中的田园风光和传统农耕活动 来风景区旅游的游客、境外自助游客 观光、体验、旅游
特色山寨 具有特色民俗文化的乡村 有特色建筑群和淳朴的民风民俗 以城市居民为主的游客、境外游客 观光、求职、体验、访问
特色山地基础 有特色农业的乡村地区 特色蔬菜、瓜果 以城市居民为主的游客 观光、购物、劳作
三、结构和功能模式
目前,休闲农业园区的功能分区方面主要体现为“绿色生产、生态文化、农游合一”,并且主要按照以下几个原则进行规划:
第一,提供休闲空间。主要是通过利用人工的方式对农村自然环境的打造,为游客提供休闲度假的场所。目前主要打造的休闲空间有3种类型,范围较大的主要是田园景观,中等范围的是农业公园,小范围主要为乡村休闲度假地。
第二,提供相互交流的场所。通过开发具有参与性质的乡村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具有乡村特有的风土人情休闲体验活动,吸引城市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实现城乡居民之间文化方面的广泛交流,主要的形式有农业节庆、农业科普旅游等。
第三,提供农产品交易的场所。主要向游客提供具有当地特色的优质绿色农产品,主要有采摘型果园、乡村集市等。休闲农业典型的功能分区和布局模式详见表3—4。
表3—4 休闲农业的功能分区和布局模式
场所分区 所占面积 构成体系 功能特征
观赏区 50%—60% ①观赏型农田带、瓜果园、特色菜园②珍稀动物饲养场③花卉苗圃
使游客亲身体验并真实感受农村的田园风光
示范区 15%—25% ①农业科技示范②生态农业示范③科普示范 通过浓缩的典型,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增长知识
休闲区 10%—15% ①乡村居民②乡村活动场所③垂钓娱乐 营造游客能深入体验的乡村生活空间,参与体验并实现精神文化交流
产品区 5%—10% ①可采摘的直销果园②乡村工艺作坊③乡村集市 让游客充分体验田间劳作过程,并购买农产品
四、开发模式
休闲农业的开发模式形式多样,但无论采用何种模式,都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解决和处理好与村民的利益及冲突,提高村民对休闲农业旅游开发的积极性和长久支持力度。
第一,政府投资开发的公有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产业规模小、人口少的区域,它需要政府有大额资金的投入,处理好政府与村民集体的关系。
第二,政府协调,投资商独资模式。这是一种开发商出资金,村民出资源的合作方式,由政府协调开发商与当地村民的关系,同时成立管委会。
第三,村委会与投资商合作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没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体和引导作用,弊端较多。开发商和当地村民所承担的风险都较大,没有政府作保障,休闲农业的开发也缺少相应的稳定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