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976706/108d68748c94e7aa.jpg)
婚俗根据地域和民族的类别,以及生活习性的不同,而各有千秋。有的地区不但讲究,并且真的是繁文缛节,面面俱到。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就如我的家乡,以汉民居多,婚俗的形式基本上大同小异,没那么复杂,有些时候,只要双方高兴,也可以随心增减。
由于时代的发展变迁,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思想的升位与转变。其实,婚姻中的一些礼俗,早已渐渐脱臼,甚至不复存在。而在我的老家,印象中变化最明显的时期,当数90年代的前后。
90年代前的婚姻,完全由父母作主,并听从媒妁之言,子女在通常情况下,是不能作决定的。根据老辈人的传统,一段姻缘的达成,需按步骤进行。
(1)讨口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探听女方家的情况,以及女方的年龄等方面的信息。这要由父母托人去打听,这个人必须是女方的亲戚朋友,以便权衡是否可以提这门亲事,如果可以,事情就开始进行。
(2)纳采:也就是男方到女方家提亲。而这步程序的运作,完全靠男方请的媒人来代理,男方没有说话的权利,即便有,女方的父母也只会当作耳边风。如果女方同意,就会收下礼品,礼品主要有烟,酒,糖,茶,也就是100块钱左右,反之礼品就原路返回。
(3)定婚:这个阶段已经步入正轨,男方要给女方买一套衣服,也就是一条裤子加上一件衣服,再准备1000元的红包,当然这要根据双方的家庭条件,几百元有时也成。所谓红包,就是用一块红布,把钱包好以后,再用一根红线束好。然后在选定的吉日,由媒人陪同,把备好的礼物奉上。
在这个时期,就好像一道命题进行论证的时候,男女双方中的一方,如果觉得不能用等号来连接,是可以退婚的。
(4)压八字:压实生辰八字,应该是最终敲定,拍板的意思。要过这一关,男方要准备一只火腿,另外就是四千到五千元左右的红包,仍然是在选定的吉日,由媒人陪同把礼物奉上。这个时候,媒人的职责也就到此结束,按照古老的习俗,男女双方已不能再翻盘,是红是黑只能听天由命。
(5)迎亲:这是最关健的时期,男方要提前翻新好房屋,在迎亲头几天,依照阴阳先生算好的吉日,把床安妥。然后杀猪宰羊,预备好酒菜,并遵照常规,安排请来的迎亲队伍,一般都不少于10人,在头一天就到女方家等候。
而女方在迎亲到来的头几天,要置办好嫁妆,常见的也就是箱柜,沙发,梳妆台……这些都是根据男方送的财礼多少来定。
在吉日出门时,从头到脚都必须焕然一新,以示新婚大喜之意。伴娘也必须是未婚的姑娘,在送亲的队伍中,一直紧随新娘身后,背箱柜的在新娘前面,其余的都排在后。因为没有车马,长长的队伍,背的背,拎的拎,大包小包,穿红着绿,也不知招来多少火热的目光和围观。那种盛大的场面,曾是多少未婚男女的渴望,曾是刻在记忆中的一道亮丽风景。
当队伍快要到男方家的时候,通常会燃放鞭炮,以示提醒,这时新郞就要赶紧到离家200米的地方去迎接。新娘在进门的时候,要从火盆上跨过,盆子里装有烧燃的木碳,并且来回三次,有避邪的说法,然后才被迎入洞房。而这个进门时间,多数情况都是定在临近傍晚时分,因为不用等得太久,宴席也就可以风风火火拉开。
(6)回门:从新娘进门那天算起,到第三天的时候,新郎又要带上一只火腿,陪新娘返回娘家,以谢养育之恩。并且当天就要折返,否则要七天后才可以。
这六个步骤走完,一场婚事也就水到渠成,功德圆满。
到90年代以后,一直发展到现在,这些条条框框,陈规陋习,早就七零八落,荡然无存。男女平权,婚姻已从束缚中解放出来,由父母作主变成了当事双方自己作主。一个电话,一个红包,一顿饭,一场好事就可以双宿双飞。
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全新的思想,蹑足全新的轨迹,紧跟时代。既代表了里程碑式的意义,也代表了具有跨时代的伟大进步与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