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晨夕暮光之中,明显感觉日出日落的时间交接有了变化。微风凉凉,不是西北风的凛冽感,而是东南风温软的柔情蜜意式地撩拨。
虽说到处还都是枯枝丫丫,春的气息却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来刷新了。风是最早的那条新消息,人的肌肤是敏感的测温仪器,风过之时,体肤一呼一吸,感受着气候转换的微妙变化。
毕竟是春天了,在操场上跑两圈就觉得背上汗津津,况且还戴着口罩跑,感觉口罩里都是汗。
跑跑走走,几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时光被一步步碾碎,绁而幻化成影。时间不等人,只会催人老。在家宅了整整一个月,再次重新开始锻炼,感觉四肢比以前沉重,一个月像老了一年。
为省医用口罩,疫情防控期间,一家人尽量少出门,买菜大多去小区院子里的菜店去买。菜店里的蔬菜品种不全,也没菜市场里的蔬菜新鲜。跑步结束,前往莱市场赶个早市。
临近菜市场,来来往往的流动人员渐渐愈来愈多,明显的人员聚拢之地。原先敞开的菜市场铁栏杆大门只留了半面做为出入口,出入口的蓝色大牌子依然立在最显眼的位置。"不戴口罩者禁止入内"。
迎面走来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匆匆忙忙朝前赶路。男的戴着白色口罩,一边走一边歪着头听那女的说话,女的竟然一边说话还一边吃着手里拎着的食物。在人来人往的人群中独树一帜。可真是心大到无极限了。
去菜市场里面的XL鲜肉店买肉,原先门庭若巿的鲜肉铺里冷冷清清,只有我一个买主,柜台上堆满了肉,不似以往,这个点去时,排骨和五花肉几乎所剩无几,今天且由我随意挑选。
虽说国家为恢复经济,开始复工复产,小区也实行了八个否,人们的行动都自由了许多,但是对服务行业的影响还是显而易见的,尤其那些做小本生意的商户们。
返回时,路过好几家早餐店都店门关闭,YG路所有的饮食店都还没有开始营业。每个店铺门口都贴着一张有许多黑色字体的白纸片,我虽然没走近去看,也知道是一些要求不许开业的内容。因为这样的纸片随处可见。使人忧心忡忡 !
一辆出租车慢悠悠掠过我身边,靠路边停下来,等候上车的乘客。车辆前门玻璃上张贴着一张白纸片,上面写着:"请坐后排,不接收现金,微信付款,不戴口罩者请不要上车"等等字样。特殊时期的花样限制,也是一种隔离。
这几天气温骤然上升,街上没戴口罩的人明显多了,迎面而来的一个年轻小伙子,一边走路一边低着头不停歇地刷着手机屏幕,公路上做疫情广播宣传的小汽车转头驶了过去,车里的工作人员把头伸出窗外,向那小伙子招手呼唤,年轻小伙子抬起头诧然相望。只听工作人员说:"喂!喂!口罩!口罩!"年轻人急忙掏出上衣口袋里白色的N95口罩,示意他有。"戴上!戴上!"工作人员连声催促着,看着年轻人把口罩耳环挂在耳朵上,然后回正汽车方向盘,向前慢悠悠驶去,车内广播重新播放:"⋯⋯出门一定戴上口罩,不要去人员聚集的场所⋯⋯"。
年轻小伙子刚戴上口罩,就看见后面的2路公共汽车己越过他的身体,缓缓向车站靠近,于是紧跑几步追赶,车站上候车的人也就三两个,疫情期间,出门的人很少。
迎面走过来四五个小男孩,其中一个手里托着一只蓝球,看样子他们几人刚从蓝球场上下来,虽然看上去还未退尽运动场上的热身余温,额头上都汗晶晶的闪着亮光。但都戴着口罩,相比于老人,孩子们都比较听话和遵守规则,这大概跟他们接受新消息的速度和认知能力有关。
这一段时间,显而易见,大街上穿街而过的青少年显得格外多,他们大多是被困在家里的学生,已经三月初了,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都还没开学,是令家长们头疼的一件事。
坚持晨练快一周了,生活基本恢复如初,只是小区的西门依然封闭,昨天的快递,还是隔了防护栏从戴口罩的快递员手里取回,不似从前直接去天猫服务站去取来得方便。
再等等吧,一切都会恢复如常,只是时间问题。
专家们说,"疫情防控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要慎终如始,在形势积极向好的大背景下,继续保持初心、慎重以对,我们离最终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攻坚阻击战就会越来越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