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童瑶天天笑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

中国音乐史知识点

作者: 童瑶天天笑 | 来源:发表于2022-08-16 09:19 被阅读0次

                第一章——远古及夏商的音乐

    1音乐的起源学说:劳动起源说、模仿说、异性求爱说、巫术说、游戏说、信号说、“太一”说、潜意识说、情感表叔说

    2.骨笛: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20余支骨   

                笛,有7个音孔

    3.吹管乐器:埙、角、龠、龢、言

    4.打击乐器:鼓、磬、钟、铃、缶

                第二章——周代的音乐

    1.礼数:祭祀、燕礼、大射仪、养老之礼、     

                乡饮酒礼、乡射礼、大飨礼

    2.周代的礼乐制度的作用:为了加上人们的等级观念,达到巩固其统治的政治目的。

    3.六代乐舞:①黄帝时的《云门》 ②尧时期的《大咸》③舜时期的《韶》④夏禹时期的《大夏》⑤商汤时期的《大濩》⑥周武王时期的《大武》

    4.颂乐、雅乐、房中乐、四夷之乐、礼乐制、小舞、宗教性乐舞

    5.大司乐:①教授乐德、乐语和乐舞②达到治理朝政的目的③和谐

    6.郑卫之音:①周代郑、卫、宋、齐等十五国的民谣,流行于黄河流域广阔的民谣,代表北方的民歌。②种类:风雅颂③手法:赋比兴

    7.南音:周代长江中下游一代的民歌

    8.九歌:①楚国南部民间祭祀的大型歌舞曲   

              ②这些歌曲保存在屈原的《九歌》中

    9.成相:①一种劳动歌曲的名称

              ②存在《荀子》中的《成相篇》中

    10.民间歌唱家:卫国的王豹、绵驹,秦青薛谭,韩娥

    11.①周代的乐器已有七十余种。

    ②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12.曾侯乙编钟:①全套65件②总重量5134斤

    13.十二律:黄钟、大吕、太簇、夹钟、

                    姑冼、仲吕、蕤宾、林钟、

                  夷则、南吕、 无射(yí)、应钟

    14.音乐思想:(1)儒家的音乐思想:

    孔子:①创始人;②“仁”的精神③“中   

            庸”和“平和”的音乐审美态 

            ④“善”和“美”的音乐标准

    孟子:以“仁”和“义”为中心

    荀子:要用“礼”做支柱

    (2)墨家的音乐思想:墨子的“非乐”思想

    荀子《成相篇》说唱音乐的远祖

    第六节音乐生活的繁盛

    1、社会背景:战国期间,由于工商业发达,城市繁荣,促进了音乐活动的广泛开展。据《战国策》记载:公元前四世纪中期的齐临淄地方由于生活富足“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由此可见音乐活动之普遍。

    2、一些重要的音乐艺人:在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靠音乐谋生的职业艺人一-乐 工和歌女,他们之中有许多杰出的民间音乐家。

    秦青与薛谭:薛谭拜秦国著名的歌手秦青为师,学习唱歌。经过秦青的指点,薛谭的演唱技巧有了很大进步,几次演出都博得阵阵喝彩声。于是,他自认为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手了,就向秦青要求提前毕业。秦青也没有挽留,把他送到郊外。临别的时候,秦青两手轻轻地打着拍子,放声高歌。那歌声激越高亢,时而象奔腾的大河,时而象轻飘的行云,只唱得群鸟息碌(huì),百兽伫(zhù)听,连天上的朵朵白云也舍不得匆匆离去。

    薛谭简直听傻了,他这才意识到自己连老师演唱技巧的皮毛都还没有学到手,就连忙跪倒在路旁请求老师原谅,希望老师同意留他继续学习。秦青为他的真诚所感动,就继续收留他为弟子。从此以后,薛谭虚心好学,刻苦磨练,终于成为有名的歌唱家

    韩娥:(1345?—?),阆中木兰(今南充阆中)人,生于1345年(元至正五年)。父韩成,祖父韩新泽曾任四川盐运司副使。3岁丧父,7岁亡母,从小寄养在成都度缘桥叔父韩立家

    琴家伯牙:俞伯牙(前387年—前299年),伯氏,名牙,后讹传为俞氏,名瑞,9字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

    击筑家高渐离

    3宫廷中的演奏家

    ①晋国的师旷盲人琴家

    ②卫国的师涓

    ③郑国的师文得心应手

    4、关于演唱技术方面和声乐教学方面的理论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关于演唱技术方面和声乐教育方面的理论。《乐记.师乙篇》 记载:“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尺,止如槁木,据中矩,勾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和《韩非子.内储说右上》记载:“夫教歌者,使先呼中宫,徐呼中...不可谓教。”是我国最早的歌唱的理论总结

    原始时期音乐表现的内容

    1、表现劳动生产

    2、关于人们与自然灾害做斗争

    3、部落战争

    4、与原始宗教活动有关

    (1)驱邪逐疫,祈求丰收(2)表现对图腾的崇拜

    四代表性乐舞

    《云门》(《云门大卷》)黄帝

    《咸池》一尧

    《韶》(箫韶、九歌、九辩)舜“尽善尽美”“三月不知肉味”

    3、反映奴隶社会战争

    4、反映奴隶主统治阶级残害奴隶的刑罚3、反映奴隶社会战争第三节夏商的音乐

    概况,

    世袭制确立,禅让制废除。奴隶和奴隶主两个对立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公有制的解体,从夏朝开始,我国进入奴隶制社会,继夏而起的是商朝,进入了青铜器时代,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也都有新的发展。

    二、记载中的奴隶们的生活歌谣

    夏商时期关于奴隶们的歌谣主要集中在商周时期的《易经》和《周礼》等书中。主要有:

    1、反映奴隶们劳动生产的歌谣

    《易经归妹上六》载:“女承筐, 无实,士封羊,无”血。

    2、反映奴隶社会抢婚的习俗。

    《易经:贲六四》载:“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第三节夏商的音乐

    概况,

    世袭制确立,禅让制废除。奴隶和奴隶主两个对立阶级的出现标志着原始公有制的解体,从夏朝开始,我国进入奴隶制社会,继夏而起的是商朝,进入了青铜器时代,青铜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达到了很高水平,农业、畜牧业、手工业也都有新的发展。

    二.记载中的奴隶们的歌谣

        夏商时期,关于奴隶们的歌谣主要集中在商周时期的《易经》《周礼》等书中。主要有:

    1反应奴隶们劳动生产的歌谣

    《易经归妹上六》载:“女承筐, 无实,士封羊,无”血。

    3反应奴隶社会斗争

    4、反映奴隶主统治阶级残害奴隶的刑罚

    5、歌颂奴隶反抗压迫的斗争精神

    《尚书汤誓》载:“是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三、奴隶主阶级享乐音乐的特点与代表性乐舞

    1、奴隶主阶级享乐音乐的特点:以巨为美,以众为观

    2、夏商时期代表性乐舞:

    夏代的《大夏》:相传为夏(禹或启)命令皋陶以禹治水的功绩创作而成的乐舞。因为用龠演奏故也称《夏龠》

    商代《大镬》:成汤打败夏桀取得胜利建朝后命伊尹作乐舞。这两部乐舞均为赞颂奴隶主阶级的伟大功绩为内容,艺术结构庞大,气势浩瀚,音乐风格庄严。

    第四节周代宫廷音乐教育

    1音乐机构:大司乐

            2组成:包括大司乐在内,共有1463人。其中除少数低级贵族子弟外,另有1277人属于农奴阶级(或乐奴),所以宫廷音乐的真正创作者和表演者还是广大奴隶(劳动人民)

        3管理职能:①音乐行政②音乐教育③音乐表演

      4教育对象:受教育者以王、诸侯和卿大夫的子弟(称世子、国子)为主,还有少数从民间选拔出来的青年奴隶(学士)。

    5教育内容:有音乐理论( 乐德)演唱艺术(乐语)、舞蹈艺术(乐舞)。学习进度,据《礼记:内则》记载:“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15岁)舞《象》,学射御(驭);二十而冠,如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

    6举办音乐教育的目的:巩固奴隶主贵族的G 统治地位

    3月25日中音史笔记

    1.郑卫之音:

    郑卫之音是周代十五国的民谣,尤其是以周人中心地域的郑、卫、齐为代表,这些流行于黄河流域广阔地区的民谣被士大夫简称为“郑卫之音”,代表了北方的民歌。歌词现保存在《诗经》的“国风”之中特点:郑声淫

    2.九歌:

    九歌原为楚国地区民间祭祀歌曲,由十一首楚声歌曲组成,歌词经过诗人屈原整理,为《楚辞》名篇之一

    3.六乐:

    亦称六代乐舞。即原始氏族社会传为黄帝之乐的《云门》、传为帝尧的《咸池》、传为帝舜之乐的《韶》和奴隶社会禹的《夏》、商汤的《漢》、周武王的《武》

    4.礼乐制:

    是公元前1058年由周公初步制定,后人又不断增补而成的一-种十分严格而又繁琐的制度。

    5.八音:

    中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天西周出现的根据不同制作材料进行方法,分成金,石,土,革,丝,木,竽,竹。称之为八音。金一钟、铙,石-磬,土-埙、缶革-鼓、鼗,丝-琴。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中间的三个八度还可以演奏出半音列

    6三分损益法:

    是在周代正式确立的我国古代生律的方法,它以弦长为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我国最早的乐律计算音频中此方法。此方法还可求得变宫和变徵两音,但黄钟

    不能还原。

    7乐府:

    是设于秦代的音乐机构,以管理音乐的收集、整理、改编、演出等工作。

    8相和歌:

    是汉代北方兴起的- -种歌曲形式。它的伴奏有笙、笛、节、琴、瑟、琵琶、筝等七种。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和歌发展为清商乐,沿用相和三调,改称“清商三调”。

    9鼓吹乐:

    是秦汉时期得名并发展起来的一种以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兼有歌唱的器乐合奏形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国音乐史知识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qer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