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们都在做着或多或少、或大或小的决定,或许你会觉得做决定就是做决定,不就是选个ABCD吗,跟此时贫穷与否有什么关系呢?如果你真这么想,那你可能就曾背负过做错决定的恶果。

《稀缺》一书中就讲述过一个关于甘蔗农们在收获前和收获后的测验,通过测验发现,甘蔗农们在收获前的表现比收获后差很多。与富有时(收获后)相比,同一位甘蔗农在贫穷是(收获前)的认知能力和自我控制更弱。同一个人的智慧在贫穷状态时会下降,而且也会变得更冲动。因为贫穷会在无形中成为心智的负担。
比如家境贫寒的学生要进行研究生考试,他的心里可能总是会想着研究生期间的学费、生活费怎么办,或是想着如果本科毕业或许应该直接去工作贴补家用等问题,这些金钱上的问题就能占据他太多心思,那他又怎能安心全力以赴地去复习考试呢?
一般上班族衣食住行消费项目较多,大部分的人都是选择信用卡进行日常消费,网购也多是选择白条、花呗等,每月工资一发,大部分的工资就用于还那些款项,渐渐就开始了拆东墙补西墙之路,以至任何一个额外稍微高额点的支出都会引起脑海中的轩然大波。这场轩然大波也会影响我们的表现,比如这份额外支出是朋友邀约的一次短途郊游,再比如这份额外支出是一个你期待已久的课程,你是选择暂时回避还是选择在沉重的账单上再添加一笔?但如果相对富有(每月有一定的储蓄),就不会产生过多的想法,一次郊游一个网课的费用并不会让人陷入纠结。
“脱贫”是一个长期过程,但决策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既然贫穷会如此影响我们的决定,那怎样才会把这种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呢?
·把重要的事情拉入“管子”视野。
当处于贫穷状态时,金钱就是稀缺。稀缺会产生管窥心态,会使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稀缺事物之上,虽说能让我们获得专注,但却要面对管窥的“失“。要缓解这种“失”,就要对“管子”之内和之外的事物都要进行管理。我们可以借助他人预警,也可以借助手机设置来提醒自己。
比如对于陷入账单之中的穷人,他们之所以存储不下钱,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一直陷在“管子”视野之中,疲于应对各种消费欲望和信用账单,而把储蓄作为一项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物束之高阁,逐渐将其遗忘在“管子”视野之外。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在发工资的日子让父母帮忙监督或是自己给自己设置消息提示进行存款,借助外力来关注“管子”之外的视野。
·重新构建带宽,降低心智负担。
头脑中的带宽就相当于一个行李箱,行李箱的空间是有限的。为了节省有限的空间,我们只能权衡取舍,这种权衡就会给我们自己造成带宽负担,但是如果我们的行李箱足够大,就有足够的余闲,我们就可以任意装上我们想要的东西。
带宽是可以构建的,比如说财务领域。穷人每日都要应对各种生计问题,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就能腾出一部分带宽去做其他高回报的事情。这种生计问题一般都是数额不大的“急性”需求,现市场面有很多小额房贷平台可以解决此类问题。但是要识别是否是“急性”生计需求,并能保证在短期内能迅速还上,不然反而会增加财务负担,占据更多的宽带。
·改变思维心态,逃离稀缺陷阱。
无能可以导致贫穷,贫穷也可以导致无能,穷人的稀缺心态,就是导致无能的主要原因。但稀缺状态是自身创造的环境造成的结果,而非个人特质,这些环境是可以通过一些措施来加以改变的,比如以上两点,但首先要能理解稀缺心态,并能改变以往惯用的思维,而非认命自我放弃。
不要在贫穷时做任何匆忙的决定,因为贫穷状态会在无意识中增加心智负担,削弱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你的决定。应对贫穷,要在相对富足和带宽充裕时就开始行动;应对决定,就先假装自己不那么“贫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