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中对于情绪的处理都是事后诸葛,倘若能够在反省自己的情绪过程中找到解决办法,就很不错了。
比如,不管是哪种情绪疏导方法,都是在求助者实在受不了的情况下,才来找咨询师寻求解决办法的。而咨询师给予的一些办法也只限于大脑前额叶部分的警醒机制。
也就是让大脑前额叶部分活跃起来,当一有情绪出现时,大脑前额叶就赶紧兴奋起来,知道这是自己又要情绪发作了,于是,赶紧把练习了很多遍的方法用上。比如,在手腕处套一个橡皮筋,弹一下,让这种疼痛提醒自己。或者,在自己身上某个敏感部位提前设定好,一遇到情绪要发作时,就刺激这个敏感部位。
这整个过程就相当于条件反射,而处理情绪的方法总地来说就是厌恶反应。这种方法是否有效,取决于当事人的当时的精神状态。倘若当事人总体还算稳定,那就相当于饿了吃饭,饭吃了就会饱一样,会起到一定效果的。然而,如果当事人倘若处于复杂的精神状态中,这样的方法就可能不会起到作用了。也就是说,如果当时有个更强烈的刺激发生,这个方法就无济于事了。
那么,情绪是不是就无法得到处理了呢?显然不是。
古往今来,各门各派对于处理情绪都有一些方法。总体来说就是要从时候诸葛转变成事前诸葛。说的简单点儿,就是要主动,提前去了解情绪,认识情绪。知道自己情绪是怎样的运作状况。
每个人的情绪是不同的,同样一句话,一件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也是同样的一句话,同样的一件事,因为是不同的人说的,不同的人做的,所以,反应也是不同,还有,同样的话,同样的事,在不同的地点,场合说的,或者发生的,反应还是不同。
所以,你看吧,情绪是不是很复杂?这还没有算上情绪发作者当时的精神状况。比如精神饱满时,也许就不是个事,而熬了好多天的夜,或者是失眠之后遇到的事,那可能就会导致情绪崩发。
倘若,这样复杂的状况都要是用大脑前额叶来提醒自己,去处理情绪,显然大脑前额叶也受不了的,因为它也有疲劳的时候,而且,这样的处理方法,其实,也属于对情绪进行控制的方法,而不是疏导。
那么,到底要怎么做才好呢?
我们把情绪与人最自然的生命特征结合起来,让你捕捉情绪成为自然的事情,把情绪扼杀在萌芽状态中,这样情绪就无法酿成大祸了。
这个人类最自然的生命特征当然是呼吸了。我们的呼吸不需要大脑来提醒,这是个非常自然的生理活动。一个人每时每刻都处于呼吸状态之中,气息总是在进进出出。而这个呼吸功能是由人的脑干来完成的。
呼吸也是决定这一个人是否会死亡,也就是说人死了,就说断气了。断气了之后,身体的各种生理特征也就逐步都消失了。当然,人真正的死透了,是脑死亡之后。当脑死亡了,再没有信号,指令发布于身体其他器官,其他器官也就停止运作,体温也就凉下来了,逐步变硬。
以上都是人的死亡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时也是可以走回头路的,就是起死回生,但是,得有足够的条件。那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不管怎么说,呼吸是开始,而且,我们每个人都会呼吸,这个不用教,那就从呼吸开始吧。具体怎么做,咱们下次再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