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阅读吴军《见识》的第五篇读书感悟。
语言表达能力是我们立足社会的最重要能力。通过语言表达我们想法的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能否成功。
1. 达成目的才有意义
说话要达目的,即是沟通要有效
无论是汇报演讲,还是日常沟通,听者的接收效果都是成败的关键。很多时候,我们说一大堆话,把自己想表达的表达完了就可以了。但是,很多时候,听者其实并不能完全接收。这样就达不到沟通交流的效果。比如,在汇报中:客观上来说,人的大脑不能一下子处理太多事情,听众的理解速度是一定时间内汇报内容多寡的制约因素。因此,说得少,说得清楚,让听众听懂就行了。
做事要达目的,要功劳不要苦劳
我们做事也是要目标导向。为着达成效果而去做事,会高效很多。如果毫不把控最后效果的一通瞎忙乎,最后可能没有功劳只得苦劳。苦劳是不值得同情的。因为那对整个事情毫无意义,反只是浪费精力与资源。我们做事,要积极地追求功劳,不可保有“至少还有苦劳”的错误想法。
2. 如何说服别人
以理服人未必有用,能言善辩不一定是优势
在说服别人过程中,“以理服人”有时可能是个谬误。因为说者认为的“理”,在听者眼里可能压根啥都不是。“理”是需要有共同的认知基础的。但是我们平时沟通中的对话双方,常常不是处在同一个认知水平上。没有共同认知作为“理”的支撑,还要继续能言善辩,能只能让对方认为你是在诡辩,反而更起抵触心理。
以事实服人
很多事情,其实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以事实服人”。虽然大家认可的不是同一个“理”,但是却无法否认同一个事实。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用客观事实去说服别人,就算对方心里不愿接受,面上也无法否认事实。
以态度服人
有句古话这么说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见,想要对方能够知晓你的道理,首先得为你的“情”所动。对方首先得与你有共同的情感基础,才可能听得下去你说的理。也就是说,说服他人的态度语气很重要。用平和的语气态度去建立对话的情感基础,才能让对方心服口服。
网友评论